九日齐山登高2.ppt

九日齐山登高2.ppt

ID:53704951

大小:1.29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4-25

九日齐山登高2.ppt_第1页
九日齐山登高2.ppt_第2页
九日齐山登高2.ppt_第3页
九日齐山登高2.ppt_第4页
九日齐山登高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情结登临中国文化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情结登临中国文化中的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情结登临中国文化中的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

2、何必独沾衣。作者简介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张好好诗》最为著名。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九日齐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相关背景齐山位于池州市城南1.5公里。齐山得名,旧说有二:一说齐山十余峰等齐,故名齐山;一说唐贞元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惠及于池”,“因

3、以名其山”。山景优美奇怪,山上自唐至清建有庙宇、书院。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其友张祜(hù)前来拜望,两人一个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一个遭人排挤,怀才不遇,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翻译诗句江水中映着秋影,大雁开始南飞,和客人一起带着酒壶登上高山。在尘世中自己难以碰到开口大笑的事,今天一定要头上插满菊花而回家。只管尽情喝醉来酬答重阳佳节,用不着在登山的时候怨恨落日的余辉。古往今来总是这样,何必象齐景公那样对着牛山流泪呢?1、诗的前两句写了怎样的景?流露出怎样的情?“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

4、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小结: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高考题型之一:赏析意境。“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这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何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5、?规范答题:a、青山掩映下的江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南飞,山水一色,浑然一体。b、诗歌意境清澄肃静。c、诗人节日登临所见的赏心悦目的美景,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抒发愉悦畅快的心情。高考题型之二:炼字类题型。在这联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结合诗句分析。规范答题:a、“涵”:是“包容”的意思,形容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有着宽广的胸怀,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b、“涵”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情态,大雁从空中飞过,翩翩飞翔的身影倒映在江中,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写景

6、以动衬静,写出了清澄肃静的秋日山水。c、诗句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节日登临的愉悦畅快的心情。2、中间四句写的是什么?透过表面,你能看到诗中隐含着什么?“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

7、,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小结: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须尽欢”。表面的开心一笑,掩盖着内心的抑郁苦闷。3、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小结:看来诗人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