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

ID:53735763

大小:368.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1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_第1页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_第2页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_第3页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_第4页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化建设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困境探析口刘莹[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变迁中存在两种突出的认同困境:A-4Jl追寻自我的意识日渐强烈,但同时普遍存在“自我意义感”的失落;主流文化认同存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但背后潜存危机。认同困境的根源在于现代性及其带来的转型和变化,具体来讲就是资本逻辑、全球化、网络社会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且直接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建构原则。[关键词]社会变迁;认同困境;唯物史观;建构原则[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70(2014)05-0069—05[作者简介]刘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

2、学院博士后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等进程的深入(一)追寻自我的强烈意愿与“自我意义感”的发展,当前中国社会的认同问题和身份焦虑日益突失落出。认同(identity)是对身份的追问和确认,是自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利与自身、与共同体之间同一性的寻求。它以价值观为益主体的多样化、平等化,伴随着自由、平等等现代观核心,代表一种稳定的意义系统及其确立的过程。当念的深人人心,人们追寻自我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前的认同困境及其出路的探寻关系到转型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越来越重视个体发观和意义体系的解构与建构,关系到我们内心的安宁展,认可自

3、主选择,强调命运由自己去争取,而不是由与归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培育社外在权威来决定等方面。而与此同时,与这些观念不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相匹配的,是普遍存在的“自我意义感”的失落,也就是能让一个人在精神上安身立命、让一个人确认自我一、认同困境的突出症候存在的内在意义或核心价值的失落,主要表现在人生在今天的中国,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并没有自然意义的迷失、普遍的焦虑和个性的贫乏、真性情的丧而然地带来意义世界的平和与稳定,个体和社会层面失等。同时存在着认同的困境。这关系到我们如何定位自一方面,今天我们的机会和选择越来越多,但是身,如何定位我们身处

4、其中的群体、国家、世界及其关对于“我”这一生命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反而失系,这成为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其去了把握的能力。正如2013年8月《新周刊》的一篇中,最为突出的症候表现在自我意义的失落与主流文文章中所描述的:“多数中国人为衣食住行奔劳,像化认同中的潜存危机。一个焦虑的陀螺一样,旋转个不停。心为物所役,忘收稿日期:2014-07-25·69·【l】国耪色i娃盆主义酮夯2014.5记了初心——我们来到世上干什么?”而对于另一部信奉的哲学探讨“怎样做人”,更加注重群体关系;同分人来说,即使曾有明确的人生向往和追求,却往往时,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于“天人

5、合一”,“从追求天人合出于生存的压力,也难以在现实的职业和生活中坚一的观点来看,谈论个人认同问题并不能帮助一个人持。由于缺少确定的人生意义这样的“主心骨”,今天成圣,相反,那是有害于成圣的”。因而,传统中国人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情绪。并不注重明确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界限,“自我”没有成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希望找到自己,实现自主,为明确的认识对象。也正因为此,我们少有明确的“自但是却较少有人真正能培养起独立的个性、独立的判我”观念,“自我感”不甚强烈。同时,在传统社会中,中断能力,甚或只是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我们国一直处于相对稳定、持续、统一的生活环境中。在传每

6、天都在社会里‘瞳憧往来’⋯⋯究竟什么地方是一个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血缘和地缘主导的关系中,流动真的我,我在什么地方,常常大家都糊涂的,不能够把和变化较为缓慢,个体的身份相对确定,个体自我与他自己的真性情、真自己表现出来”。这种个性的贫乏人的关系也较为确定。加上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佛和真性情的丧失,使得我们常常处于自我身份感或者家等为辅的意义体系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超稳定的精自我意义感的缺失状态。神世界,认同问题并不突出。(二)主流文化认同相对稳定的基础与潜存危机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动地卷入了西方现代化在社会层面上,客观上目前国内主流文化认同有的进程中,自此社会关系的

7、转型和流变、历史文化传统较为稳定的基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较高的的弱化和断裂、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等深刻影响了国人共识,爱国主义是国民意识中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一直的认同结构。100多年来,我们先是成为西方模式的现在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中居于主导。但在这种稳定的代性中的“他者”;继而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开始主动现象背后,仍然长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机,这主要表追寻自身的现代性进程。我们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市现为与传统文化的实质性断裂、民族身份有待进一步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网络社会化等转型和剧明晰、马克思主义遭遇认同挑战等。变,“开放和变化打乱了传统社会原有的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