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渗透.doc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渗透.doc

ID:53819337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7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渗透.doc_第1页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渗透.doc_第2页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渗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育人渗透作者:肖林灶发表时间:2011-9-217:45:21来源:南靖第二中学访问次数:1681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我们要十分重视。因为,中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中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

2、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校中学生他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仅靠靠几堂德育课是无法培养出美好的心灵的,更多德育教育必须要依靠在日常教学中得以体现一、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性。1.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  物理学科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2.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

3、求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在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都有其教育性,没有无教育的教学,。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所取舍。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宣扬他的思想观点的阵地,表现他的思想道德水准的场所。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做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

4、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二.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学提供了进行某些德育教育的条件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释疑,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前景,物理教具的创制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

5、的愿望。三.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修养学生的品德。物理学家们勤奋工作、实事求是,视苦为乐、顽强不屈,坚持真理、献身真理的美德,更是使青少年受到教育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说,“他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高度赞扬居里夫人崇高的美德,并认为美德对才智成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四.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中进行。(一)在问题教学中应以学生

6、为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

7、、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在现实中。(二)教师参与各小组间的讨论,调节各小组间的矛盾,使各小组间的矛盾得到统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1.教师要将寄感情与问题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会有三种心理障碍,一种是“烦”,另一种是“急”,再一种是“怕”。所谓“烦”主要指的是对一部分学生的印象不好,再加上回答问题不理想,烦上加烦,由于“烦”就会产生急躁情绪。急躁情绪会表现在表情

8、、情感、语言中,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怕”字,是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怕耽误时间”、“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