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两面性.doc

科学技术两面性.doc

ID:53826103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7

科学技术两面性.doc_第1页
科学技术两面性.doc_第2页
科学技术两面性.doc_第3页
科学技术两面性.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两面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技术的两重性姓名:学号:班级:自从科学技术诞生时起,他给人类发展带开了福音,但同时也带了噩耗。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例如: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爱因斯坦曾分析指出:为其在人

2、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若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3、动来展开的。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科学技术我们可以将非邪恶力量所用而可能和业已产生的负面影响又分为以下几类: (一)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新苦恼  在高技术水平下的工作方式,人只能同

4、机器、仪表等打交道,大多数人可能是在分散、独立的情况下工作的。这样,由于互相之间的隔离而变得孤独、寂寞,这会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逐渐消失呢? (二)对身体健康已有严重的损害  塑料等化工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现代男子的精子数量在过去50年下降了约一半。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脑瘤发病率的增加之间的相关性,最近已引起几个国家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三)已带来高技术“职业病”  这种病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副产品”,是超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紧张状态病”、“心弦过紧症”、“精神紊乱症”之泛称。80年代初,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班机驾驶员,便因患有这种事后所谓的“高技术病”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此后

5、,在被调查的10000多名日本研究人员中,处于心神不安、精神紧张状态中的人约有41.2%。[26] (四)造成了对人的异化  现代科技使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作为个体的人则在逐步退化,作为生物的人的诸如视觉、听觉、身体灵敏度等本能的东西正在丧失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造成了对人的异化。 至于象电视等新技术带来的消极作用,则更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意识。例如,由于长期收看同一的电视节目,使人们经过这样的同一化,而趋向于普遍的无知识、无独立思考。 这里再取20世纪90年代已有所发展的“新信息通信技术”为个案,来说明它可能和业已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地也不尽是为邪恶力量所用的产物,即仍然有两

6、种情况。 “数字化生存之父”尼葛洛庞蒂(Negroponte,N.)关于因特网的“黄、黑、毒”的分析,便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 (一)“马太效应”也许是信息技术最突出的影响  新技术并不能解决各国共同富裕的问题,“马太效应”也许是信息技术最突出的影响,亦即可能使强者更强,富者更富,拉大了贫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同时大大增加了第三世界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因为日益扩大的技术输出本质上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第三世界中许多人认为,一股新技术殖民主义的浪潮正在袭来。 (二)因宣扬某些隐晦的价值观而有很强的侵蚀作用  拥有新的信息系统的大国或私营集团具有真正的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力,而且由于少数国

7、家几乎垄断了全部文化产业,由于其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由于这种文化不会不宣扬某些隐晦的价值观,因此,对各种文化具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可能会使受其影响者产生失落感,并产生失去特性的感觉。 (三)新技术带来的主要危险是使社会产生新的破裂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能够生产信息内容的社会与只限于接受信息的社会之间,但更可能出现在国内掌握这种新工具者与没有机会掌握此类新工具者之间。 (四)很可能会给青少年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带来严重障碍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网络的扩大,遂便利了与他人的交流及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