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

ID:53831377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8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_第1页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_第2页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_第3页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_第4页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西药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为93.8%,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70.0%,心电图改善有效率58.3%o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结论:穴位注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关键词心绞痛穴位注射心电图doi:10.3969/j.issn.1

2、007-614x.2012.09.196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类型。由于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多,人类老龄化趋势明显,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2000年3月笔者与医院急诊疗区合作,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结合心电图评价疗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采用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收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0例,依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46〜76

3、岁,平均63.23±7.69岁;病程3天〜20年,平均56.24±63.75月。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43〜77岁,平均62.64±7.82岁;病程5天〜21年,平均60.63±63,67月。经过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情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选取内关、巨阙、膻中、心俞、厥阴俞为主穴。配穴,血瘀型加膈俞;痰浊型加丰隆;气滞型加阳陵泉;阴虚型加三阴交;阳虚型加关元;气

4、虚型加足三里。药物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首先使患者取舒适体位,选用5ml注射器抽取药液,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一般刺入0.6〜1.2寸,进针后采用提插补泻法和捻转补泻法,其中心俞、厥阴俞、膈俞、内关、巨阙、足三里、关元、三阴交行补法,膻中、阳陵泉、丰隆行泻法,使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有麻电感,并向周围或上肢放散的针刺感觉,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液缓缓注入,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注药时不可过快、过猛而增加药物对机体的刺激性。每穴1〜2ml,每次选取主穴4

5、个,配穴取1〜2个,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局部有轻度不适,一般不超过1天。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西药治疗,即消心痛5〜10mg,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50〜300mg,日3次;或根据病情选用倍他乐克25〜50吨,日2次;络活喜5mg,日1次。服药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期间停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疗效判断标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胸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分显效、有效、无效、加重。心电图疗

6、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到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②有效: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可见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③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统计学处理:采用校正X2值的X2检验方式。结果心绞痛疗效分析:结果见表1。心电图的疗效分析:结果见表2。讨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

7、”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本虚标实疾患,赃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尤以心气虚为本,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而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阻心络,不通则痛为其中心病理环节。其病因多为气虚与阳虚,其病机是以心脾肾阳虚为本,久病阴阳俱虚,血瘀、痰浊、气滞为标。本法按俞募配穴和循经取穴法选取主穴,按辨证取穴法选取配穴。穴位注射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快捷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的作用增强,是药物的特异性、药物的效能以及针刺对机体的调节,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别走于手少阳三焦经,通任脉,会于阴维

8、脉,具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的功效,心经之募穴巨阙配心俞属俞募配伍法,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气会膻中配厥阴俞属俞募配伍法,有宽胸利气,宁心安神的作用;血会膈俞补之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泻丰隆穴可通调脾冃气机,使湿痰自化;补足三里以调理脾胃、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