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

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

ID:5388509

大小:523.9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8

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_第1页
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_第2页
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_第3页
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_第4页
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0卷第4期2009年12月《陶瓷学报》JOURNALOFCERAMICSVol。30.No.4Dec.2009文章编号:1000-2278(2009)04-0570-06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詹嘉-,z何炳钦1胡伟1(1.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4;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摘要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明的典范,面If占着整体环境有所改善和局部状况持续恶化的局面。根据遗产廊道的国际定义,通过调查分析陶瓷的文化遗存、生产遗址、生活遗物,论证了保护和利用的方法与形式,为现存或消逝的陶瓷文明提

2、供独特见证,为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研究提供新的文本、新的视角。关键词景德镇,陶瓷之路,遗产廊道,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K928.72文献标识码:B1前言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拥有1000多处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德镇陶瓷是中国文明的典范,代表世界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然而,城市化使陶瓷文化遗址面临湮灭,机械化使陶瓷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现代化使瓷俗面临消亡的状况。文化遗产如果失去保护的发展,将变成失去方向的破坏;同样,没有发展的保护,也将丧失生机和活力。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景德镇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展示其蕴含的广阔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丰富的科技、文化

3、、艺术内涵,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要有非凡的胆识,构建陶瓷之路和遗产廊道是最佳选择12景德镇陶瓷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2.1景德镇陶瓷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物质文化遗产是: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分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布局或与周边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

4、古地址等地方。景德镇拥有大规模瓷业遗存:原料产地、作坊窑房、交通道路、水运码头、城池衙署、商铺民居、窑砖里弄。如矿址、窑址、窑坊、作坊、民宅、瓷行、柴行、会馆、寺庙、栅门、码头、街区等。东河流域有瑶里、高岭、东埠等;南河流域有黄泥头、白虎弯、杨梅亭等;市区的古窑房散落于彭家上弄、苏家坂、金家弄、沟沿上,古作坊散落于枯村弄、新罗汉肚、薛家坞、沟沿上、苦珠山、生益岭、吊脚楼、葡萄架啪。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生态文化和城市形态完美结合的典范。2-2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内涵2.2.1世界遗产廊道199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文化线路

5、国际科学委员会”,2002年,《马德里宣言》“文化线路”形成三点基本共识:①揭示了文化遗产非物质的、富有生机的动态性,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文化遗产的物质内容;②由动态生成与富有生机,其动态性和历史文脉已经生成,并可能继续生成相关的文化要素,收稿日期:2009-07-09基金项目:建设部软科学项目“景德镇陶瓷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编号:2007-R4-3)。通讯联系人:詹嘉,E-mail:zbanjiajxjdz@126.corn万方数据<陶瓷学报)2009年第4期571不能认为它产生于或仅界定于诸如纪念物、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等文化要素;③不宜将

6、它认定为“线性的”或“非线性的”文化景观。强调了“文化线路”融物质与非物质的遗产于一身,具有可传承性特征。既可以物质文化遗存,探析其构成过程和内涵;也可以宗教、手工艺、民俗、地名、文化,确认其物质存在嘲。有助于在不同民族、城市、地区、国家之间建立文化隋感纽带,防止文化同质化趋势,不断激活廊道遗产资源。遗产廊道是线性的遗产区域,指河流峡谷、运河、道路及铁路,或把单个的遗产点串联起来,具有历史意义的线性廊道,包括:城镇、村庄、建筑、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文化元素,山脉、陆地、河流、植被等自然元素,不是局部的概念。遗产廊道主要发源于美国,突出遗产的文化意

7、义和自然价值,追求遗产保护、区域振兴、居民休闲、身心再生、文化旅游、教育的保护规划方法,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热点嘲。实现自然、经济、文化三者并举,是一种多目标的保护体系。2.2.2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时空过程景德铷矧可筑窑、沿窑成市、集市成镇,其空间分布和发展过程,浓缩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城市的特征,为正在消逝的文明提供了独特的见证。景德镇东汉开始生产陶瓷,南北朝为宫廷建筑试制陶础,隋代为皇宫烧造两尊狮像,唐代陶玉、霍仲初用青白如玉的瓷器贡奉朝廷,宋代景德镇跻身名窑之列,元代瓷业与农业逐渐分离,开始转向专业化生产,明清两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景德镇陶瓷生产唐宋

8、集中在东河上游,南河中下游,宋元逐渐过渡到南河流域,明清向珠山为中心的地区发展,出现了“村村陶埏,处处窑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