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1.doc

宏观经济学作业1.doc

ID:53963381

大小:8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1

宏观经济学作业1.doc_第1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作业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对比李桉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①.商品的自身价格(P)。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②.消费者的收入(I)。对于多数正常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2、(互补品价格PX,替代品价格PY)。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的偏好(F)。由于广告宣传、新产品出现等原因,消费者的偏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Pe)。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

3、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相同点是价格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相同。不同点是原理不一样,微观经济的需要曲线是通过无差异曲线推导得出,供给曲线是由边际成本推导得出的。宏观经济中的需要曲线是由IS-LM模型推出,供给曲线是能过一些理论假设推出,主要有粘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

4、息模型等。另外,从规模来说,微观经济的供求模型研究的单个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研究的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具体表现为: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

5、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

6、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