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学案.doc

愚公移山学案.doc

ID:54009222

大小:3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愚公移山学案.doc_第1页
愚公移山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主备人:赵福总第26——27课时班级姓名21、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3、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二、预习检测1、字音泾()涘()渚()殆()弗()2、词语(1)通假字泾流之大不辩牛马(2)古今异义东面而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词类活用顺流

2、而东行,至于北海轻伯夷之义少仲尼之闻以天下之美3、句子(1)古汉语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2)翻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4、作者庄子名周,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

3、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三、研读课文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组

4、织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①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②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④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⑤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①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四、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

5、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读了这篇寓言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五、体验活动朗读课文删节部分,体会其中比喻的含义。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

6、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

7、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六、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泾流(  ) 渚崖(  ) 仲尼(  )  伯夷(  )2、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是(  )A、不见水端  端:尽头。B、旋其面目  旋:旋转,掉转。C、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看着大海。D、大方之家  方:道。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河伯欣然自喜:河伯乐滋滋的高兴起来。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C、望洋向若而叹曰:抬头仰望向着河神若叹说。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事自己都占了。

8、4、填写:⑴《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⑵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   ,   ,  。”⑶由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  )⑵于是焉(于:  )⑶百川灌河(灌:  )⑷秋水时至(时:  )6、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⑴顺流而东行。⑵河伯始旋其面目。⑶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7、学习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附:参考译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