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3.doc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3.doc

ID:54141058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3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离骚》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骚》教学实录执教者:浙江省湖州中学弁山校区夏云陶要读懂古代的诗歌,有时也离不开一点字词上的翻译。但是若像翻译文言文一样的翻译一首诗歌,那实在是有点煞风景了。如果将古诗翻译成现代诗,倒可算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不过这里还涉及到怎么译,译后对原文文气会有怎样的影响等问题。任何作品都是在作者所处的环境、相关的心理、当时当地的用语习惯的影响下产生的,尽量保留诗文的“原味”是很重要的。有一种保留诗意的做法是,紧缩诗句——保留简单易记的词句——形成诗歌的主干。这种方式如果利用得好,就可以成为教学上一个很好的诱导发点,使学生对诗句的翻译、理解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避免翻译诗句引起的枯燥乏味。笔者

2、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三中《离骚》节选内容时利用了这种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记录如下。师:请同学们尝试一下,能否将节选的《离骚》中的诗句进行压缩,留下你觉得足以说清作者意图的话。生:我来改改前面的几句。我将这些句子压缩了,成了“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学生鼓掌)师:大家鼓掌是因为觉得他改得不错吧?那么请问,他的修改有什么特点?生:他的修改使诗歌更简练了,而且还那么整齐,比原文更有节奏感了。师:照你这么说,修改后的诗歌成了四言诗,比原文更好了是吗?生:好象不能这么说。师:请果断些,到底认为修改后的诗歌好,还是原诗好?我们评价一篇

3、作品形式上的好坏应该有哪些标准?生:应该以主题的需要,表情达意的效果为需要吧!师:很好!那么四言诗的形式跟原诗形式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生:四言诗比原文更整齐,更有节奏感了,但是读起来肯定比原诗要快,对于抒发心情而言可能显得比较急促。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作者的心情和朗读的情境去思考问题了。不过我想简单地补充一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楚辞》是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而《诗经》是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诗为主要特色,《楚辞》相对比较自由,读起来比较舒缓,所以这两种形式的诗歌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的。哪怕是一个语气词都有标志性的作用,大家想到什么了吗?生:“兮”字就是楚地方言的体

4、现啊。师: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原诗中的那些虚词、语气词,比如“之”“兮”等字给随意省略掉?生:不能。师:好。但是我还是要表扬刚才那位同学,他的提炼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至少帮助我们把诗歌的主要信息看得更清楚了吧?(很多学生在点头。)师:如果我们冲着紧缩以求简练的目的去改动诗歌,是否只能改成四言诗?能否再简单些?生:我来试试。我还是讲刚才的八句,可以改成“帝裔,考庸。摄提孟陬庚寅降。皇览余度,锡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有学生笑了起来)师:这位同学,你为什么笑?请站起来说说看。3用心爱心专心生:他是把诗的意思保留下来了,但是读起来真难听。师:好的,看来你感觉到了,原诗虽然没有第一位同学修改

5、后的四言诗那么整齐,但还是很有韵律的吧?当一定的韵律与作者的情感相和谐时,作品才会给人恰到好处的感受啊!不过,我还是要表扬第二位同学,因为他真的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对于我前面提出的要求,他完成得还是很出色的吧?生(七嘴八舌):是的。师:不过就算求简练,有一个字还是省不得,就是“伯”这个字。因为屈原的父亲字“伯庸”,称人的字而不称名,本身就是表现对一个人的尊敬的,更何况屈原是对着死去的父亲抒发自豪的感情,其中的敬意是很浓厚的,怎么可以随便将其父的字给删去一点呢!生:对,得把“伯”字添回去。师:现在我来改给大家看看,我只尝试紧缩前两句,将它改为“帝之苗裔,朕考伯庸”。同学们看看我修改后大意有

6、没有变?和第一位同学的修改相比,谁好些?(学生反应很激烈,老师挑代表发言)生:大意没变。不过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时有差异了。因为根据课下注释,“高阳”帝是楚国君王的远祖,压缩成“高阳苗裔”才可以看出屈原与楚国血肉相连的关系,“高阳”二字用意独特,比光说“帝”好得多,因为这是屈原爱国的根本原因之一。生:“伯庸”是屈原父亲的字,“朕”是“我”的意思,“朕考伯庸”虽然也是在介绍自己的父亲,但是体现不出作者的意图。当某人说“我的父亲是某某领袖”时,不必加上“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我们也能体会他说话时的自豪感。但是“伯庸”这个人大家都不大熟,似乎没什么名气,只有加了“皇”字作修饰,我们才能比较容易地体会

7、到屈原的“自豪感”,因为“皇”是“伟大”的意思。师:说得真精彩,这样一来,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在进行翻译,并把握了一些最难的字的含义。你们的取舍越来越接近作者情感的需要了。大家再来思考一下,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有没有有意的进行紧缩?生:有,“皇览揆余初度兮”中的“皇”就是对前文中“皇考”的紧缩。师:谁能告诉我,作者为什么不说“考览揆余初度兮”而说“皇览揆余初度兮”啊?“考”是父亲的意思,看起来更明白啊!生:还是为了突出父亲的伟大,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