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

ID:5455437

大小:1.17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2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_第1页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_第2页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_第3页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_第4页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_第5页
资源描述: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常鼓膜借以下标志可以识别: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锤骨柄之影称锤纹,自锤骨短突向下,微向后到鼓膜中部,呈白色条纹状;在锤骨柄末端鼓膜成一浅凹,名鼓脐;自锤骨柄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1在锤骨短突前、后皱襞以上的部分为鼓膜松驰部,前、后皱襞以下为鼓膜紧张部(见下图)。为了便于描述,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见下图)。中耳有病变时,鼓膜的正常标志即消失。2鼓膜的正常标志鼓膜的四个象限34鼓膜的生理:1.保护作用2.收集声能3.鼓膜扩音作用5⑵内壁:即内耳的外壁。在内壁的中部有一隆起,名鼓岬。在鼓岬的后

2、上方有前庭窗,镫骨底板借环状韧带与之相接;在前庭窗的上方有面神经管的水平段,面神经由此通过。鼓岬的后下方有圆窗,通入耳蜗的鼓阶,圆窗为一膜封闭,又称第二鼓膜。6⑶前壁:有咽鼓管的鼓室口,鼓室借咽鼓管和鼻咽部相通。咽鼓管从鼓室前壁向内、向前通至鼻咽部的外侧壁的咽鼓管咽口,是中耳正常通气和引流的通道。⑷后壁:又名乳突壁,上方有鼓窦开口,鼓室与鼓窦由此相通,化脓性中耳炎常由此波及鼓窦和乳突部。7⑸上壁:名鼓室盖,借骨板与颅中凹分隔。⑹下壁:为一层薄骨板,将鼓室和颈静脉球相隔。鼓室腔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相接而成的听骨链,使鼓膜和前庭窗联结(见下

3、图)。听小骨具有杠杆的作用。8听小骨92.咽鼓管咽鼓管系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咽鼓管长约3.5cm,外1/3为骨段,近鼓室的一端,开口于鼓室前壁的鼓室口,骨部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内2/3为软骨段,近鼻咽的一端,内侧端开口在鼻咽部的侧壁,适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部。10成人与小儿咽鼓管的区别:成人咽鼓管鼓室口高于咽口1.5~2.5cm。婴儿和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粗而平直,故中耳感染较成人为多见(见下图)。咽鼓管生理:1.维持鼓室腔与外界的气压平衡。2.排除中耳分泌物。引流至鼻咽部。3.防止上行性感染。11123.鼓窦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

4、腔,又称乳突窦,出生即有。前方借鼓窦入口与鼓室隐窝相通,后下壁与乳突小房相通。鼓窦内覆有纤毛粘膜上皮。134.乳突乳突位于鼓窦后方,内含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相互连通的气房,各房彼此相通。气房为无纤毛的粘膜上皮覆盖,向前与鼓窦、鼓室、咽鼓管的粘膜相连。其上界即为硬脑膜板,后界为横窦骨板,故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也可由此途径而引起颅内并发症。14根据气房发育程度不同,乳突可分为4种类型。(1)气化型:乳突发育良好,气房大,数量多,气房间骨壁薄。(2)板障型:乳突发育不良,气房小、数量少。(3)硬化型:(4)混合型15(三)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含

5、有听觉和位觉重要感受器。外层为骨迷路,内为膜迷路,形态相似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1.骨迷路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半规管三部(见下图)。1617⑴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部,呈蜗牛状。骨蜗管旋绕蜗轴二周半,基底转突向鼓室内侧壁,形成鼓岬。蜗轴在耳蜗的中央,呈圆锥形,从蜗轴有骨螺旋板伸入骨蜗管,达管径的一半,有基底膜连续螺旋板达耳蜗管的外侧壁。将骨蜗管分为上下二部,前庭阶居上,与前庭相通;鼓阶居下,借圆窗与鼓室相通。两阶内均含外淋巴液,借蜗尖部的蜗孔彼此相通。18⑵前庭:位于耳蜗与半规管之间,略呈椭圆形。前部与耳蜗相通

6、,后部与半规管相通。外侧壁为鼓室内侧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和镫骨板相接,前庭腔内壁有从前上向后下弯曲的斜形骨嵴,名前庭嵴。前庭嵴后面有椭圆隐窝,内含椭圆囊;前面有球状隐窝,内含球囊。19⑶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半环形骨管,即外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每个半规管的一端膨大,名壶腹。半规管通过5孔通前庭;三个壶腹脚、一个总脚(上、后半规管非壶腹脚融合)、一个单脚(外半规管非壶腹脚)。202.膜迷路膜迷路形态与骨迷路相似,亦分三部分,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外淋巴液中。⑴蜗管:为膜性的螺旋管,两头为盲端,充满内淋巴液。横切

7、面呈三角形,底为螺旋板及基底膜,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柯替氏器,为听觉末梢感受器。21⑵椭圆囊与球囊:二囊均在骨前庭内,膜半规管借5孔通入椭圆囊,椭圆囊和球囊各伸出一小管而后合并成淋巴管,球囊借连合管通入蜗管。椭圆囊壁有椭圆囊斑,球囊壁有球囊斑。囊斑内有带纤毛的感觉上皮细胞和前庭神经末梢,其纤毛上覆盖一层胶性耳石,为静平衡末梢感受器。⑶膜半规管:膜半规管和骨半规管的形态相同。壶腹部有壶腹嵴,为供给半规管前庭神经支的终点,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是前庭周围感受器的一部分。22听神经离脑干后,与面神经进入内耳道,在内耳道内分为耳蜗及前庭二支。

8、耳蜗支穿入蜗轴内形成蜗螺旋神经节,节内双极神经细胞的远侧突穿过螺旋板,终止于柯替氏器。前庭支在耳道内形成前庭神经支,节内双极细胞的远侧突终止于半规管的壶腹嵴、球囊斑和椭圆囊斑。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