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论文.pdf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论文.pdf

ID:54982424

大小:249.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论文.pdf_第1页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论文.pdf_第2页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l4卷第5期鸡西大学学报V0I_l4No.52014年5月J0URNALOFJIXIUNIVERSITYMav.2014文章编号:1672—6758(2014)05—0089—2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王娅(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在晚明小品的创作大家中,张岱诗文兼擅,他将自己诗歌中的精神内涵和表现手法充分融入小品文的创作之中,“以诗为文”,使小品文饱含了诗性特征。以《陶庵梦忆》为范本,探讨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关键词:《陶庵梦忆》;小品文;“以诗为文”中圈分类号:I206.2文献标

2、识码:A一“以诗为文”的基础忆》中的每一篇都可以浓缩为一首诗。张岱把诗歌的精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向来以史著和散文著称。内涵融人了他的小品文的创作之中。张岱也是一个极富才情的诗人。现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张岱张岱十分注重诗格与人格的高度统一,“盖诗文只此数的诗歌分散在多个本子之中:抄本《张子诗秕》收诗217首,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张子文秕》(凤嬉堂抄本)、《西湖梦寻》等书中收诗41首,⋯张岱曾经这样写一块压墓的窆石:另外还有没有被归为诗歌的乐府610首。张岱的诗是典型留此四千年,荒山

3、一顽石。闻有双玉色,苍凉闭月日。的文人之诗,他的诗歌大多抒发真性情,充斥着深沉的思作者对这块处在污泥之地的窆石用情颇深,在寥寥数考,无形之中流露的是物是人非、国破家亡的沧桑和悲凉。字的镌刻中,这块窆石有了庄严、圣洁的形象。生活在明清他十分注重自己的诗歌修养并用力极深,在《一卷冰雪文后之际的张岱,早年锦衣玉食,安享荣华,“因思昔人生长王、序》中有:谢,颇事豪华”,而国破家亡沦为遗民后,常常衣食不继,余想诗自《毛诗》为经,古风为典,四字即使碑铭,长短“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甚至拖着风烛残年之躯从事比无非训誓。摩诘佞佛,

4、世谓诗禅,工部避兵,人传诗史,而若较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和这块窆石一样,存处“荒山污泥”论其旁引曲出,则唐虞之典谟,三王之诰训,汉魏之乐府,晋之处,而安于如此,哪怕生活窘迫也不屈膝投降。值得我们之清谈,宋之理学,元之词曲,明之八股,与夫战国之纵横,注意的是,这种人和窆石的契合正是作者诗格和人格高度六朝之华瞻,史汉之博洽,诸子之荒唐,无不包于诗之下已。统一的结果。则诗也,而千古之文章备于是矣。至于余所选文,独取冰诗格和人格的统一被贯彻在小品文中就形成了散文格雪,而今复以冰雪选诗者,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故古人以调和人格的

5、统一。张岱在《孔庙桧》j一文中开篇即写了玉喻骨,以秋水喻神,已尽其旨;若夫诗,则筋节脉络。四肢“孔子手植桧”枯而能活,朽而不毁,罹于兵火而仍可蓊郁,百骸,非似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则诗必不佳。其干“滑泽坚润,扣之作金石声”,三千年不倒,坚贞执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张岱对诗歌修养的重视以及他的和诗歌中的窆石一样,“孔子手植桧”已经被赋予了高尚的诗文主张。张岱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视,贯彻了自己独到见品格,它和张岱的宁死不降一样坚贞而有气节。这个意象解的诗歌创作实践,不局限于狭义的文体范畴,注重诗歌的贯穿全文,让整篇文章

6、具有了一个审美核心。在《朱文懿家审美内涵,这些都为他的“以诗为文”打下了基础。桂》中,张岱描述朱文懿公宅中的桂树“干大如斗,枝叶二张岱诗歌精神内涵的融入溟蒙,樾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这样难得的桂树却1.诗格与人格的统一——散文格调与人格的统一。没有被主人充分利用,反而是“不亭、不台、不栏、不砌,弃之在张岱的小品文中确实能够看到“以诗为文”的痕迹,篱落间。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之往,听其自开但是义由于小品文题材(大致可分为序、跋、铭、记、传、赞、自谢已耳”。分明是良木,为什么会遭受如此待遇呢?或尺牍等)的

7、不同而受到诗歌影响的程度不同。《陶庵梦忆》许,这和朱庚本人的人生观是分不开的。从《明史》[33中关中收录的大多为“记”。与其说《陶庵梦忆》是张岱一个人于朱庚的记载可以看出,朱庚一生“居庙堂之高”而能有所的生活史,不如说它是一个王朝的历史,它展现的是一幅晚善终,大多要归功于他的“醇谨无过”“无所建白”。于是,明江山的风景画。不管是生活琐事还是异地见闻,《陶庵梦洞察世事的张岱便在文末点出“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其得作者简介:王娅,在读硕士,安徽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89-第5期鸡西大学学报2014血力全在弃

8、也”。这种“弃”或许是保全自身最好的方法,但“四壁”“断琴”“风雨夜”“金石音”是这首诗中的几个宁死不降、执着固守理想的张岱又怎么会赞同这种处事之意象,诗人将这些意象简单的组合,却营造出了强烈的艺术道呢?由物及人,“百岁老人多出蓬户,子孙第厌其癃疸耳,感觉。家徒四壁足以显示道士之贫,“凄然”二字更是道士何足称瑞”便是张岱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清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