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

ID:55076759

大小:1.9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5-09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_第1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_第2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_第3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_第4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的进步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商鞅变法思考与练习学习目标本课小结学习目标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增多,这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逐步推广、使用肥料、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其中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2.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发明生铁冶炼技术,这比欧洲早1900年。战国时期,冶铁业、煮盐业、纺织业和漆器制造业都有显著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也兴盛起来,齐国临淄、赵国邯郸

2、等,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3.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地主和农民两个新兴的阶级产生了。地主阶级通过变法运动来确立了统治,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就是其中的一场重要的变法运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农业的进步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土地私有现象

3、的大量出现变法掀起确立封建统治2、牛耕的推广3、农业技术的进步使用肥料、注意选种、因地制宜、适时耕种4、兴修水利郑国渠都江堰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1、手工业的进步(1)冶铁业(生铁治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1900年)(2)煮盐业(3)纺织业(4)漆器业有显著进步2、商业和城市的兴盛三、商鞅变法1、变法的背景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出现剥削方式改变2、各国变法运动的兴起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秦国的商鞅变法(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内容商鞅变法废除奴隶制剥夺

4、旧贵族的特权立封建制奖励耕战经济发展国富战斗力加强兵强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社会形成了。本课小结农业方面: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标志着生产力显著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战国时期,农民重视使用肥料,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国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手工业方面:春秋时期,我国已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年

5、。战国时期,冶炼业已有相当规模。战国时期,煮盐业、纺织业、漆器制造业都有显著进步。商业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兴盛起来,一些诸侯国的都城逐步成为新封建城市。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各国相继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B1、我国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多了年:A.18000年B.1900年C.770年D.476年()2、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3、我国古代闻名世

6、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4、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D.辽河流域()5、下列新兴城市中,既是工商业中心,又是诸侯国的都城的是A.邯郸B.大梁C.宛D.郢()ADBA6、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起来B.成为诸侯国的都城C.聚集了众多的人口D.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中心()7、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

7、壮大(  )8、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旧贵族特权(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面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请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②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ADC战国铜壶战国纺织品战国漆器奖励耕织蜀守李冰神奇的三大工程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大部分构成,“鱼嘴”分水堤长约3000米,最宽处约300米,把滔滔岷江一分为二并实现其四六分水(丰水季节内江分水四成,外江分水六成,枯水季节又倒过来

8、),并且利用环流原理,把沙石排入外江。宝瓶口置于内江总干渠前端,紧扼内江的咽喉,它呈倒梯形,平均宽度20米,并在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则”,实行限量进水,使多余的水进入溢洪道。飞沙堰长300米,高2米,古时由笼石砌成,当水位超过“水则”警戒线时,洪水或翻越或冲溃堤堰直接进入溢洪道,同时还能把江中90%以上的沙石排走,起到防洪排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