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

ID:5512586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8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_第1页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_第2页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_第3页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_第4页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美派多主张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作为依据,不断充实理论知识,这一做法也同样适用于她们的社会批评方式。由于英美派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研究活动,因此她们通常更重视感性材料的分析,抽象画思维则较少见,而这正是制约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全面发展的关键。  1流派的特点  从流派特点的层面来看,英美派善于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且十分重视女性本身的文学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站在女性的角度审视文学史。这一类英美女性主义批评家主要通过突破传统批评手段及价值观念的束缚,来撰写专属女性的文学史。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自己的著作《一间自己的屋

2、子》里谈到雌雄同体概念,并针对“女性失语症”等系列话题进行了探讨。女性主义美学研究。英美新女性主义倡导批判和革新“双性同体美学”标准,颂扬女性文化的女性美学。性别理论研究。伍尔芙曾提倡女作家在“失语”语境中创造新语言,通过对现有语句的调整与转换,将其塑造为符合自己思想的自然形态。同时,她还主张一种能可用于弥补男性造成的分裂与空隙的“小语言”,即通过对话语秩序的重新整合,形成具有新的象征和命名的语言,以此来摆脱夫权理论的话语方式。  对文学史的认识  最初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家针对传统批评方式和理念提出了质疑,并撰写了专属女性的文学史,在新的文学史中,英美派女性主义批判家摒弃了诸多错误的价值观念以

3、及对妇女的偏见,并大力挖掘优秀女作家的文学作品。她们通过对女作家作品的探析,尝试从女性主义的层面来剖析其意识发展,以确保在建联盟立女性文學传统的过程中,能充分彰显女性真实的“自我”。基于此,声名远扬的经验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艾琳·肖瓦尔特在《迈向女性主义的诗学》一文中,将英美女性主义文学划分成了三个不同时期,分别为:模仿期、反叛期和自我发现期。其中,模仿期为1840—1880年,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对男性对女性的偏见不以为意,追求在写作上能达到男性文化成就。反叛期为1880—1920年,在这一阶段里,女性开始对传统对女性的偏见提出了抗议,并开始用实际行动来解放女权主义文学。自我发觉期从1920年起

4、延续至今,该时期女性不仅反对对男性文学的模仿,同时也超越了与男性对立的层次,她们将女性自身的经验视为自主艺术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打造真正的“女性化”文学。在这一系列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女性作家从默默无闻与男人一起写作,到对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学进行反抗与批判,直至建立以女性自身经验为基础的女性文学演变史。  女性主义的代表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谈到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其另一部作品《到灯塔去》则是她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运用范本。在小说《到灯塔去》一书中,主人公兰姆赛夫妇充分彰显了男性和女性及其子等级的二元对立,两者均为传统婚姻家庭的典范,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古老

5、法则,这样的一个家庭看似温馨和睦,实则暗流涌动。这是一部颇具女性主义特征的文学作品,其对女性主义的诠释是史无前例的。  对美学的研究  在70年代英美女性主义话语诞生前,文艺美学界秉承着“双性同体美学”的原则对女性著作进行批判,但事实上,这种标准更倾向于男性美学标准。进入到60年代末期后,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对男性文化进行了批判,批判内容涉及领域广泛,还牵扯到了男性美学标准等,自此,颂扬女性文化的女性美学就此诞生。70年代女性主义批评揭露了男性批评的权威,并就“想象力是否带有性别”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在大部分女性主义批评家看来,想象力根本无法从性别特征所组成的潜意识结构中挣脱。一直到今天,双

6、性同体诗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最初,女性主义美学建立于广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批评家有凯特·米勒特、艾琳、苏珊·古芭等,代表作有《她们自己的文学》、《妇女小说中的原型模式》等。在女性主义美学家看来,女性的作品应充分彰显出女性意识,女性写作业应该具备一种独特与清晰连贯的文学传统。而那些抛弃了自己女性特征的女作家,其创作的作品无疑会失去一部分灵魂。女性的特征促使女性作家的创作别具魅力,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身为女性的写作立场。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充斥着对男权主义的不满和抵抗,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中的雌雄同体概念则实现了对二元对立

7、的颠覆与重构。  对性别理论的研究  在女性主义批评中,理论采用的话语方式在新时期不再具有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伍尔芙在作品中大肆宣扬各类具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理论,充分彰显了女性对拥有话语权和个体自由的渴望。同时,伍尔芙在自己的作品中为话语主体设置了大量的对话关系,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入了“主体间性”这一理论表述。旨在充分表明“我”并非是某个孤独、封闭女性个体,更不是全体女性的代言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