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doc

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doc

ID:55148012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doc_第1页
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doc_第2页
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doc_第3页
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妈妈们的产后烦恼  排便困难  产后很容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发生尿潴留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心理因素这是怕疼引起的。产妇分娩时腹部阵缩的疼痛、会阴切开的疼痛,都会引起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的痉挛性收缩。尤其是对疼痛较为敏感的产妇,排尿时稍微遇到一些困难或增加腹压,便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发生尿潴留和便秘。  解决方案:为了预防尿潴留,产后4小时就应忍受暂时的疼痛,打消顾虑,主动排尿。  排便习惯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坐在便桶上解便的。分娩后,有的产妇气力耗尽,身体尚未完全复原,需要卧床休息,又不适应躺着解便,于是出现大小便难以解出的情况

2、。  解决方案:不习惯躺在床上使用便盆的,可以起床排尿,或坐在床上小便。  生理因素分娩时胎头先露部分对产妇膀胱和尿道的压迫,引起了这些器官的充血、水肿,使尿道变窄受阻,妨碍排尿,加重尿潴留;产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腹壁一下子变得松弛,使膀胱肌张力降低而致尿潴留。产后卧床时间多,活动时间少,使肠蠕动减弱;加上产后进补的菜肴往往荤食多于素食,使粗纤维减少,以致产后容易发生便秘。原先有便秘史的产妇,产后就更容易得便秘。  解决方案:尽早恢复排尿,通过神经的调节和意志的控制,是可以使尿道括约肌的痉挛得到缓解而解出小便的。腹部膀胱区可用热

3、水袋热敷以消除黏膜充血、水肿,也可手按腹部对膀胱施加压力,有利于排尿。也可以打开水龙头,听着流水声,引起反射性排尿。经过这些方法若还是无法解尿排便的话,那只能让医生插导尿管,或借助开塞露甚至灌肠了。  生殖器疼痛  怀孕时子宫逐日膨大,分娩后子宫得经过收缩而恢复原状。在子宫的收缩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疼痛。此外,会阴切开、阴道裂伤和剖宫产的切口疼痛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过,一般在产后一周左右,疼痛便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解决方案:产妇可以用热毛巾热敷,或者局部照射红外线。若疼痛剧烈难忍,或者疼痛时间超过10天,便应去医院诊治了

4、。  乳腺炎  分娩后,产妇的乳腺便会分泌乳汁。在刚开始泌乳时,乳房可充血肿胀,有坚硬结节,局部皮肤发热,同时由于静脉和淋巴液的瘀积,会出现腋下淋巴结肿胀。若能及时喂奶或按摩乳房吸乳,这种现象在1~2天内便会自行消失。由此可见早喂奶、勤喂奶的重要性。  产后,常见的乳房疾病是乳头破裂和急性乳腺炎两种。初产妇乳头娇嫩,角化层薄,易被婴儿吮破。若乳头内凹或扁平者,在产前又没得到纠正,产后便容易发生乳头破裂,进而发生乳腺炎,影响喂奶。  解决方案:在产前就应作好乳头护理,产后正确哺乳。早喂奶、勤喂奶。正确的哺乳方式是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5、塞入新生儿口中,这样喂奶时乳头便不易破裂。即使发生乳头破裂和乳腺炎,仍然可以喂奶。因为乳腺炎是乳腺管周围发炎,并不影响乳汁成分。每次喂奶,务必要将乳房内的乳汁吸完,这样,便可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产褥热  有些产妇分娩后出现发烧、血中白细胞数目增多,这是得了产褥热之故。  产褥热是怎么发生的呢?原来,分娩后,随着胎盘的排出,子宫内膜也会发生脱落并随血液从阴道排出体外。这些血液、脱落的子宫内膜和黏膜混合在一起,称为恶露。分娩后的恶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果不注意局部卫生,或者在妊娠末期进行房事,细菌便会在产道生长繁殖,并上行引

6、起子宫、输卵管和子宫旁组织炎,这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感染。发生产褥感染后,会出现发烧、子宫有触摸痛、恶露有臭味等现象。感染严重者,细菌或病毒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感染还可使子宫复原不良,引起产后大出血。  解�Q方案:产褥热最多见的一种病因是妊娠末期合房。有统计发现,在怀孕最后一个月中有性生活史的产妇,约有30%的人会发生产褥热;在临产前三天有同房史者,则80%的产妇会出现产褥热。由此可见,临产前禁止房事对预防产褥热发生的重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