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ID:5525876

大小:12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2-17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_第1页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_第2页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_第3页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_第4页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培训资料泰安三英新潮劳动培训学校22目录第一部分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3学习要点3第一章计量、标准基础知识3第一节标准的分类3第二节标准的代号和编号3第三节常用法定计量单位4第四节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4第二章实验的前期准备及要求8第一节实验用水的要求8第二节实验用试剂的要求9第三节检验用一般器皿的要求10第三章检验的程序及有关要求11第一节检验的一般步骤11第二节检验的有关要求16第四章仪器设备以及安全18第一节仪器装置及用途18第二节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1922第一部分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学习要点:基础知识部分包括:计量标准知识;实

2、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用水;溶液配制;常规仪器的使用;实验室安全以及防护。第一章计量、标准基础知识第一节标准的分类按标准发生作用的范围和审批,标准级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按标准的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按标准在标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基础标准和一般标准。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按标准的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第二节标准的代号和编号1、标准的代号:GB—国家标准;QB

3、—轻工行业标准;SB—商业行业标准;DB11—地方标准(DB后面的数字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字)。标准代号后加斜杠“/”,斜线后再加T的为推荐性标准:(不加T的为强制性标准)。2、标准的编号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号组成。如GB7718—2219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7718为标准发布顺序号,1994为该标准发布年号;GB/T13662—92为推荐性国家标准,13662为该标准发布顺序号,92为该标准发布的年号。3、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第三节常用法定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的组成包括国际单位制的

4、SI基本单位,SI单位的导出单位、SI单位的倍数单位。常用的计量单位应掌握。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重量)千克(公斤)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2、分析化学中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化学领域最重要而且最常用的一个物理量,它是SI基本单位量,符号为n,单位名称是摩尔,单位符号为mol。摩尔是一个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相等。第四节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1、误差及相关概念  误差是测量值

5、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要想知道误差的大小,必须知道真实的结果,这个真实的值,我们称之“真值”(1)真实值  从理论上说,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含量必然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称之为“真实值”或“真值”。用“μ”表示。但实际上,对于客观存在的真值,人们不可能精确的知道,只能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接近真值。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2)标准值  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是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实际工作中一般用标准值代替真值。例如原子量、物理化学常数:阿佛伽得罗常数为6

6、.02×1022等。  与我们实验相关的是将纯物质中元素的理论含量作为真实值。(3)准确度  准确度是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总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测定几次,然后求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一般把这几次在相同条件下的测定叫平行测定。如果这几个数据相互比较接近,就说明分析的精密度高。(4)精密度  精密度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5)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①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②高精密度不一定保证高准确度。  2、误差(1)定义:个别测定结果X、X…X与真实值μ之差称为个别测定的误差,

7、简称误差。 表示:各次测定结果误差分别表示为X-μ、X-μ……X-μ。(2)计算方法: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对于绝对误差——测定值大于真值,误差为正值;测定值小于真值,误差为负值。  对于相对误差——反映误差在测定结果中所占百分率,更具实际意义。 3、偏差  偏差是衡量精密度的大小。4、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1)定义  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若能找出原因,设法加以测定,就可以消除,所以也叫可测误差。(2)特点  具有单向性、可测性、重复性。即:正负、大小都有一定的规律性,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  (3)产生

8、原因  ①方法误差: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误差。方法误差是由于某一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造成的。如分析过程中,干扰离子的影响没有消除。  ②操作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的主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