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2772
大小:239.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7-12-17
《...高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高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0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1345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9.26%;毕业生118.9万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的68.5%;招生数147.69万人,占全国高校招生总数的53.62%;在校生数398.06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5.37%。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高校在校生总数将达到1600万人,其中50%为高职生,即800万人。上述数字和事实有力地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
2、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而且应当是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从教育部提出“三改一补”到“三教统筹”的办学思想以来,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很快。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专科教育一直是在模仿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甚至连教材都是本科的教材,多数还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近几年兴起的高职教育,尽管有一些新的突破,但在办学思想、培养模式等方面仍未能完全摆脱高专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与这几年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实相比,我们在高职理论的研究方面
3、是相对落后的,大多只停留在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微观层次;对高职高专教育学生的素质结构与培养计划等宏观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够,办学模式单一、筹资渠道不畅、结构不优、整体水平不高;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陈旧,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办学条件差,师资层次较低,办学没特色,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和现代化生产结合与联系不够,从而导致招生难、学生就业更难,陷入进退维谷的困难境地。这些问题关系到高职专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课题研
4、究立足国内高职高专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侧重联系我院几年来发展高职教育的情况),重点研究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及实现形式,并涉及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具体而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391、高职教育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是什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我们目前的教育理论及实践存在哪些问题?2、应如何进行高职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目前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或曰误区)?具体而言,(1)知识与能力孰轻孰重、在培养计划总体设计中如何体现“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2)如
5、何把理论和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企业(生产、教学和技术进步)有机结合?(3)如何处理技术教育(科学素质)与人文教育(人文素质)的关系?(4)高职教育的特色究竟是什么?(5)如何在培养计划总体设计中体现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及体现面向新世纪及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教育与现行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6)模块式课程设计与学科型课程设计的关系是什么?3、国内外在这些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从中,我们可吸取那些借鉴,用于我国高职教育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计划总体设计?国外的高职教育,特别是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办学水
6、平和研究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在高职教育学生的素质结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理论及实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时,充分注意到以下三点: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特定形式或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就业,而且还要贯穿和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探索职业、了解职业和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此外,还要为全民提供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第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是一种类型或一个阶段的教育,而且包含有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
7、培训这样一个统一和连续的过程;第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只是职业和技术培训的狭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转为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的全面教育,也就是说,是一种把职业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职业技能与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体现时代性(适应面向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性(要敢于打破原有的培养计划设计模式及教学模式)和实用性(为社会发展服务、为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我院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服务)。39第一部分高职学生
8、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高职教育同传统的学科型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