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

ID:55399621

大小:1.63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5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_第1页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_第2页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_第3页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_第4页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1卷第1期开放教育研究Vo1.21,No.12015年2月OpenEducationResearchFeb.201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山峰檀晓红薛可(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200030)[摘要]随着近年来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然而,如何将移动终端应用于实际的微型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探索移动终端上的有效学习模式,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公众号,面向598名关注用户,采用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学

2、习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学习者、传播微内容、推进个性化学习与实时效果评估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微信用户的地域分布、网络环境、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资源转换率偏低,学习者之间交流不畅,学习行为可控性较弱等。为此本研究建议:以专业知识的社会化普及为目标,注重以“微信用户”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加强推送频率与媒介形式并重的资源建设;创建微信技术多元支持下的学习情境;以及融入情感与认知因素的学习支持服务以使微信用户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提升移动微型学习的社会效益。[关键词]移动微型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学习行为[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

3、]A[文章编号]1007-2179(2014)06-0097-08近年来,随着新型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移识信息方面,更能满足人们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通动终端开展微型学习将有望成为未来远程教育不可讯设备,随时随地开展非正式学习的需求(顾风佳或缺的补充模式。微信公众平台率先通过订阅号的等,2008;陈维维,201l;张艳超等,2013)。账号类型,帮助组织或个人创建移动课程平台,实现微内容(microcontent)的构建与传播是微型学课程资源的编辑、发布、检索等智能化管理,以及基习的核心。勒罗伊·艾·聂普利斯(LeRoyA.于知识内容的双向交互功能。然而,移动微型学习McGrew,1993)

4、的“60秒课程”和肯伊(Kee,1995)的“不仅包括资源内容的传输,也是融合教学模式、协作一分钟演讲”(OneMinuteCourse,OML)都将微内活动、移动交互和支持服务等要素的完整的学习过容的建设聚焦于微视频的制作,力求通过理论引入、程。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微信公众平台支诠释和案例支持相结合的60秒钟视频教学,使深奥持下的课程建设,使之有效地应用于移动微型学习复杂的专业知识以分步解读的方式在学习者中普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及。此后,潘若斯(Penrose,2008)正式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他将微内容归结于对知识一研究现状、点的构建,认为基于知识挖掘

5、(knowledgeexcava.(一)移动微型学习tion)框架平台的微课程能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学微型学习是一种基于移动技术,利用微型媒体习自主权,并在相应的评测和互动支持下,获得与传呈现资源内容的学习方式。和其他类型的远程学习统授课相似的学习效果(Shieh,2009)。因此,除了相比,微型学习在传播短小、松散、实用的片段化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资源内容[收稿日期]2014—11—20[修回日期]2014-12-14[DOI编码】10.13966/j.cnki.YYJ.2015.01.011[作者简介】山峰,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

6、教育传播、远程教育、移动学习;檀晓红,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移动学习、数据挖掘;薛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媒体、教育传播。·97·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OER.2015,21(1)(四)融入情感与认知因素的学习支持服务[9]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垮(2007).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必须以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为育研究,(06):12—24.前提(Davis,2005),但个人的学习意愿并不能为

7、学[1O]姜强,赵蔚,王朋(2014).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习者提供持久的学习动力(黄荣怀,2007)。从统计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01):37—42.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100%学习资源的送达[11]Wang,J.,Wei—ChiehWayneYu&EmilyWu(2013).Em—率也不足以使用户的学习真正发生,单个知识点的poweringmobileassist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