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

ID:55400885

大小:909.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5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_第1页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_第2页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_第3页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_第4页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虫围史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年3月第22卷第2期ChinJTCMWMCritCare,March2015,VoI_22,No.2·193··论著·甲状腺激素和炎症介质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预测价值王志国张家明施建丰张静王昆倪海斌(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①检验科,②内分泌科,③急诊科,江苏南京210028)【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及对ESS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

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诊SIRS患者238例,其中死亡组31例,存活组207例;合并ESS组182例,不合并ESS组56例。分析不同临床结局患者的PCT、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c一反应蛋白(CR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差异,观察PCT、IL一6、CRP、FT4、TSH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对急诊SIRS患者死亡预测的价值,并分析PCT、IL一6、CRP、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PCT、A

3、PACHEII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ng/L):8.38(13.88)比1.04(3.57),APACHE11评分(分):27.42±6.88比16.35±6.72,均P<0.O1],FL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mol/L:2.19±0.58比3.07±0.94,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IL一6、CRP、FT、T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CT升高组较PCT正常组以及丌抑制组较FL正常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18.8%(30/160)比1.3%(1/78),17.1%(31/181)比0(0/57),均尸<0.05],IL一6、CR

4、P、FT4、TSH正常组和异常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3,P<0.001),FT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r<一0.33,P<0.001),IL一6(r=0.319,P<0.001)、CRP(r=0.161,P

5、IL~6(rig/L):98.62(351.20)比16.85(33.60),CRP(mg/L):88.00(110.50)比25.50(48.oo),APACHEII评分(分):17.62±8.17比10.98±4.97,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PCT对于患者死亡预测的截断值是≥1.755ng/L,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58.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FT对于患者死亡预测的截断值是≤2.92pmol/L,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54.1%,AUC为0.785;APACHEII评分对于患者死亡预

6、测的截断值是/>21.5分,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88.4%,AUC为0.920。结论血清PCT、FT3水平及APACHEII评分是SIR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同时,血清PCT、IL一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于SIRS患者合并ESS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一6;C一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Thepredictivevaluesofthyroidhormoneandinflammatorymediatorsonprognosisinpatientswithsystemicinflam

7、matoryresponsesyndromeWangZhiguo,ZhangJiaming,ShiJianfeng,ZhangJing,WangKun,NiHaibin.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JiangsuBranchof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JiangsuProvinceHospitalonIntegration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Nanjing210028,Jiangsu,ChinaCorrespondingauthor:NiHa

8、ibin.Email:l53120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