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x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x

ID:55415120

大小:889.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浙江大学,令狐烈一、实验目的(1)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二、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1.实验内容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转子系统如图1所示,转子存在原始不平衡质量,左右两个圆盘为平衡平面。拟测试原始不平衡量及相位,并在两个平衡平面上配重,便残余不平衡量控制在一定范围。2.实验原理图1转子系统与力系简化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重量所产生的离心惯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质量m1和m2(它们的质心位置分别为r1和r2)所产

2、生的离心力m1r1w2和m2r2w2,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为平衡基面)内的适当位置(r3平和r4平)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G3平和G4,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不平衡重量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此时,ΣP=0且ΣM=0,使该回转体达到动平衡。三、实验装置序号名称数量1多盘转子系统12调速器13调速电机14相位传感器15双悬臂梁水平位移传感器16电子天平17微型计算机(安装清华大学的dynamicbalance软件)1四、实验步骤1.虚拟仪器接线图2测试虚拟设备连线图进入“刚性转子动平衡”程序,点击“设备模拟连接”图标,按图3示用鼠标左键连接虚拟测试仪器,如连

3、线错误,用鼠标左键单击“重新连接”按钮。确认无误后,用鼠标左键单击“连接完毕”按钮,如果出现“连接错误”的提示,则连接有错,需要按“确定”,再按“重新连接”。如果出现“连接正确”的提示,按“确定”后,可获得与图4相同的虚拟动平衡仪应用程序界面。2.原始不平衡量测试(1)将转速控制器转速设定为1200r/min,启动转子2至3分钟使转速保持稳定。图3计算机虚拟动平衡仪显示界面(2)点击“基频检测”图标,进入图4的状态下,用鼠标左键按下左上角按钮“开始”启动虚拟动平衡仪,点击“A通道”、“B通道”进行通道切换。待读数基本稳定后,记录转子原始不平衡引起左(A)、(B)轴承座振动位移基频成份的

4、幅值和相位角、。3.平衡处理(1)点击“动平衡计算”图标,调用专用的动平衡计算程序(图5),输入测出的初始不平衡量。(2)转速回零。在I平面(1号圆盘)上任选方位加一试重,记录的值(用天平测量,可取其在6~12克之间)及固定的相位角(见1号圆盘相位标记)。(3)启动转子,重新调到平衡转速,测出I平面加重后,两个轴承座振动位移的幅值和相位角(和)。同样将值输入到动平衡计算程序中。(4)转速回零。拆除,在II平面(4号圆盘)上任选方位加一试重。测量记录的值及其固定方位角。(5)速重新调到。测出II平面加试重后,两个轴承座振动位移的幅值和相位角(和)。(6)转速回零。取走,调出专用动平衡计算

5、程序,根据程序运行过程的提示,输入上述测量记录的数据,求出的校正质量(平衡质量)及相位。4.平衡检验(1)根据求出的校正质量(平衡质量)、及校正质量的相位角、,在校正平面I、II重新加重。然后将转速重新调到,再测量记录两个轴承座残余振动的幅值和相位角。(2)转速回零。计算平衡率(即平衡前后振动幅值的差与未平衡振幅的百分比),高于70%,实验可结束。图4动平衡计算软件界面5. 停机、关仪器电源、拉电闸。拆除平衡质量,使转子系统复原。六、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表1实验数据平衡转速r/min1200r/minA轴承I平面B轴承II平面幅值相位幅值相位原始振动,3.5m136deg4.2m110

6、degI平面试重6.82克206deg,2.8m93deg4.2m103degII平面试重7.61克340deg,4.6m156deg5.8m118deg计算校正量7.37克75.3deg16.70克138.2deg实际加重质量7.38克150deg16.70克140deg平衡后振动,0.8m1.2m平衡率77.14%71.43%1.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感悟。(1)实验的计算由计算机完成,不会有计算上的失误,而只有算法上的不完善。但是因为是计算机计算而且软件已经封装好,不能让我们看到计算过程和原理,这对我了解实验的计算原理不太好。(2)本实验中,质量用电子天平测量,已经相当精确。误

7、差的主要来源是的读取。实验时,角度主要靠人眼通过刻度盘读取,刻度盘标示不准,加上最小分度为2deg,使得角度读取很不准确。而再用螺钉配重时,垫片又会挡住视线,影响判断,所以误差的主要来源是角度读取不准确。(3)比较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本实验中配重的角度实际值和理论值相距甚远,就是因为初始时A,B盘在不配重和分别配重时角度读取出了加大的误差,导致理论和实际偏差很远,结果我们不断调整角度,才把平衡率勉强提到70%以上。(4)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每个人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