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pdf

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pdf

ID:55470454

大小:339.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6

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pdf_第1页
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pdf_第2页
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pdf_第3页
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1期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月V0l31No.1JournalofLangfangTeachersunivers(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15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任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i当代审美在面临数字化传播平台时不再延续启蒙时代审美主体的艺术创造与审美观审方式,而是进入到数字化平台搭建的交互性审美意义生产中去。无论在艺术生产还是商业审美领域中,都瓦解了审美理念决定审美活动的传统,也消解了艺术理论对审美意义的终极解释权在数字化平台下,借助

2、符号编码系统,审美呈现出多元文化群落相互依赖、相互冲突、相互生成的格局,并最终为人类走出某类文化的狭隘区间奠定了感性基础。关键词-数字化平台;审美;符码系统;互文性生产中图分类号:1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5)01—0016—04电子媒介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以电力为基础的恰是主体与他者、意义生产的流动性与个体保的媒介,与传统那些依赖于非电力物质载体的媒介守性、审美多元符码系统之间的对抗。不同,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辐射面一、启蒙审美的困境广,开辟了20世纪之后的独特文化景观,大众传播现代建立于康德学说基础上的美学是一种观

3、与大众媒体是这个景观的表象部分。从更深远的意审的美学,即审美。这种审美以个体为单位,在一义上讲,电子媒介还改变了人们的思考与交往习种纯粹的非功利的环境下对审美对象作出主观的惯:让人们更多地走向社会交往,更多地依赖于理形式上的判断,而这种判断的指向,按康德的说性反思。由此,20世纪也开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法,是为主体自身寻求原则。其实,审美这种朝向时代。当然,个性化文化的形成还在很大程度上依比个体更广大范围的突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赖于电力基础上的生产力飞速发展。有了这个基说法,是一种道德修养,而道德工夫并非是仅仅通础,人们不必再以大量的劳动力来生产物质财富,

4、过反思甚至直觉就能完成的,这是中国美学与西而从体力劳动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方静观式的审美的巨大不同,它是建立在道德境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全球性界提升的基础上的。而康德美学则完全没有考虑互联网的普及,讯息数字化成为电子媒介的新形主体在审美能力上的个体性差异,将其设置为普式。数字化本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中将讯息编遍主体。这种理论上的设置导致对艺术改造以及码之后快速复制与传递的方式,但随着这种光速现实力量的过分迷信,以及对审美的文化差异及的远距传播形式逐渐全面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其交流估计不足。也悄然地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文化。席勒的美学就典型地体现了这

5、一缺陷,他直数字化是电子媒介的延续和深化,是全球文化在其资本化、同质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环节。数接把一般化了的主体审美能力当成现实,并以此字化不仅延续了大众媒介技术垄断化的特质,同为基础建立了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自然与道德时也更多地将大众拉人了互动与创作的行列。以和谐的可能性。在席勒的想象中,并非自由是审传统理性视角来考察数字化时代,矛盾是显而易美的前提而是相反,审美不仅提供自由的可能还见的:资本与技术的集团垄断与匿名大众不受束收稿日期:2014—12—03缚的无穷创造力之间、人的心灵与机器代理之间,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化语境中新亦即集团

6、利益与个人追求之间、精神与物质载体世纪以来的文艺审美实践研究”(13BzwO27)阶段性成果。之间,充满了不可调和的二律背反。但这仅只是表作者简介:任真(1972一),女,山东掖县人,博士,四川大学面的矛盾,从更深一层的符号学角度来看,它表明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文艺传媒与美学。·16·带来道德,“因此,文化的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境系统,以及语境系统后台的符码。使人就是在他纯粹的自然生命中也一定受形式正如德勒兹所期待的,现在的书籍并非仅仅的支配,使人在审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扎根于泥土就能完成,它们互相串联形成块茎,借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

7、美状态中发助彼此形成新的生产性文本,这种非凡的创造力展而来,却不能从自然状态中发展而来”①。而人与细致人微的观察理性无关,它们直接来自于科一旦成为自由的审美状态之后,亦即获得其个体学即知识系统的胜利。在对人类各种情感、动机、的绝对完整性之后,一切道德问题便能随之解决,欲望的研究形成知识系统之后,才能有体系下的不仅个体自由得到保障,社会交往也会变得和谐:符号性互文的发生。换言之,符号发生在系统之“唯有美才能够给人一种社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下,所有能够被符号化的文化,都是被研究过并形味才能够把和谐带人社会,因为它在个体心中造成科学的文化,而这个工作在20世纪前半期

8、就已成和谐”②。经全面完成。这种对个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