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赋予师德的新内涵.doc

时代赋予师德的新内涵.doc

ID:55489461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5

时代赋予师德的新内涵.doc_第1页
时代赋予师德的新内涵.doc_第2页
时代赋予师德的新内涵.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时代赋予师德的新内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时代赋予师德的新内涵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希望小学何运邮编618002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世界在发展,我国在发展。在这全球日新月异的今天,飞速发展离不开教育已是世界的共识。世界各国在自己国家的教育上,提出了各种要求。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对教师在职业上的要求不但有业务上的,更有思想上的。结合当前形势,我认为,时代还赋予了师德新内涵。所谓“师德”,本意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但从教育的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说,它肯定还包括教师自身的有自己个性的思想品质。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来说,我们国家已提出了很多要求,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

2、,为人师表等。但在现代社会,在实行重大教学改革的今日,教师们自身思想品质还应充实许多新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切实达到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继承一些优秀的传统的职业道德规范,还必须具有一些符合现代教育所需求的思想品质。一、坚强、有毅力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学生中由于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较受娇宠,很多事情由家长代办,经历的困难少,所以“坚强、有毅力”这种个人品质较少。教师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除父母外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对象,具有“坚强、有毅力”的思想品质,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本身具有遇事不畏惧,遇困难能顶得住的品质,保持一种坚强的心态,必然会对学生产生遇事一定要坚强的影响

3、。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遇到困难,能顽强顶住,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遇到一道难题或一件难以处理的事,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师是如何努力,最终解决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件难事而成功的过程,学生就会悄悄滋生一种做事只要努力,只要坚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最终肯定成功的心理感悟。这也就是教师个人思想品质中“坚强、有毅力”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二、具有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现代社会教育改革趋势是学生独立、自主发展,教师只是引导、组织者。学生在独立、自主发展中,需要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作为教育者,

4、如果本身不具备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学生的。也就是说,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探索、创新精神,才会影响学生也具有这种精神。另一方面,从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开拓、创新,需要我们教师探索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如果我们教师连探索、创新的精神、意识都没有,又何来改革、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另外,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时代在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尽快适应新的东西,是会被时代淘汰的。到时,我们不仅可能失业,还可能失去生存的价值。三、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教师作为一项专门从事语言交谈的

5、职业,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语言表述使学生学会什么,形成什么。如果我们没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是不愿意与你接触的。相反,容易形成一些与你相抵触的情绪,不接近你。那么,你的教育将会毫无作用。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找准思想切入点,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地教育学生,使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体验情感。教师较强的亲和力应注意在平时多和学生亲近,不说讽刺、挖苦学生的话,多关心体贴他们,凡事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想,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出师生间的亲和力。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社会,我们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也是我们教师个人思想品质中必须具有的。从自身来说,社会变化发展,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我

6、们必须在不断了解、学习新的东西中提高自己,才不至于落伍,才不至于买回了高科技的东西,却不会应用。从学生方面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提高。那我们教师就不但应教育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应培养他们学会为终身学习发展打基础的知识,以及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教育者才算对得起学生。否则,就是贻误学生终身。所以,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于己、于学生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平,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个人简介:何运,男,现年37岁。自1990年教

7、书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参与省、市、区各级论文评比,多次获得二、三等奖。作为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带领学校所有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教改,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成功结题校本科研课题《加强合作交流,获得概念新知》和《小学课堂“数语”能力培养研究》。于1996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德阳市旌阳区优秀教师称号,于2005年获得德阳市优秀支教教师称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