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论文.pdf

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论文.pdf

ID:55642837

大小:293.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2

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论文.pdf_第1页
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论文.pdf_第2页
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论文.pdf_第3页
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栏目主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持张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君/蒋忠波【摘要】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群体极化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网络舆论的研究之中。但是国内相关研究对于群体极化本身的认识还不深入并由此导致了对群体极化的一些误读。文章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集中阐释了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社会比较与劝服性辩论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其对当代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关键词l群体极化网络舆论社会比较劝服性辩论【作者信息】蒋忠波,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两会”舆

2、论引导的效果及提升策略研究(13CXW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研究(10YJC860013)。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Kaplan(1987)认为有4种理论、RupertBrown在Group讨论平台,由此形成的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Processes(SecondEdition)中认为有3种理论可以解释群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相对于将网络平台视为公共体极化的产生。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现在为大领域的乐观观点,不少学者指出网络平台也可能会成为多数学者

3、所共同接受的有两种理论:一种是社会比较理极端观点滋生蔓延的温床,并用“群体极化”(group论(Soci~ComparisonTheory,简称SCT),强调群体成polarization)这一术语来指称这一现象。近年来,关于员的社会比较(SocialComparison)是导致群体极化的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探讨逐渐增多,但相关研究对群体极化成机制;另一种是劝服性辩论理论(PersuasiveArguments本身的了解还不深入并由此导致了对群体极化及网络舆Theory,简称PAT),强调劝服性辩论是导致群体极化论的某些

4、误读。因此厘清群体极化相关知识,深入剖析的生成机制。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并揭示其对当前网络群体极化研1.社会比较(SocialComparison)究的意义就非常重要。作为规范性解释(NormativeExplanation)中的社会比较,是指群体成员在参与讨论之前就会估计群体大一、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多数人的观点与立场,并将自己最初的观点与之进行比作为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群较,然后修正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在群体讨论中,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经过讨论后的立场会比讨论前的体成员发现自己的观点与群体大多数人的

5、观点有较大差立场更为极端的一种现象。⋯自群体极化现象被发现以距时,会感到沮丧并调整自己的观点朝大多数人观点的来,不少学者就开始探讨群体极化何以发生的问题。方向移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每个或多数群体成员身对群体极化的产生机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上时,群体极化就产生了。论进行解释,【2~)NPruitt在1971年就指出有11种理论、导致群体成员进行社会比较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070I编辑之友·蹦Friendj2014.6I数字因在于攀比心理(One—manupship)和多元平衡心理这一概念(即指论据能在多大程度上

6、导致群体成员改变(PluralisticBalance)。所谓攀比心理,指的是群体成员自己的初始观点),而论据的说服力则取决于论据的两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而希望比群体其他成员表现得更好个特征:有效性(Validity)和新颖性(Novelty)。【7所的心理,这使得群体成员在群体讨论中会使自己的观点谓有效性,是指在群体成员看来论据的正确程度,主要尽可能地向群体所期望的方向移动,从而导致群体极化用论据被群体接受的程度以及论据与群体所进行的讨论现象的产生。【3多元平衡心理则是指人们有一种想要在的相关程度来描述。比如论据是否

7、符合已被广泛接受的他们所偏好的观点与在他们看来能被群体其他成员所赞事实?论据是否符合逻辑?而新颖性则是指群体成员所同的观点之间达成妥协的心理。【4在攀比心理和多元平感受到的论据的新颖度与有趣度。比如论据是否代表了衡心理的推动之下,群体成员在群体讨论中不停地进行一种新的信息组织方式?论据是否展示了新的观点?有社会比较,从而最终导致群体极化的产生。效程度和新颖程度越高,论据的说服力也就越高,那么由上可见,作为规范性解释(Normative这种论据对于群体成员观点的改变就会产生更为重要的Explanation)的核心,社会

8、比较所强调的是群体规范对影响。因此,根据劝服性辩论理论,经群体讨论所做出群体成员的影响。而且,从社会比较的角度看,群体讨的群体决策是否会朝某一特定方向发生极化取决于在群论中并不存在真正的观点之间的争辩,而是认为只要群体讨论中具有说服力的论据的数量。如果论据以群体成体成员接触到其他成员的不同观点就会使得自己的观点员所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群体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