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

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

ID:5568329

大小: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8

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_第1页
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_第2页
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_第3页
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_第4页
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2017高一历史上册重要复习提纲第1:金属工具1、人类早期历史的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两河流域约于公元前4000年代初期最先使用青铜器。3、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它约于公元前1300年进入铁器时代。4、从石制工具过渡到金属工具,是人类跨入明时代的一大标志。第2:字1、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2、早期的象形字有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埃及的圣书字、印度的印字、中国的甲骨和中美洲的玛雅。象形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过程(如埃及圣书字:碑铭体——祭司体——人民体)。3、字母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受埃及圣书字影响)↓斯拉夫字母第3:国家1、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2、军事民主制:(1)、产生背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2)、管理机构:军事首领、联盟议事会、民众大会(3)、特征:既保留氏族民主制的某些因素,又产生了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3、国家产生的途径:a、部落联盟(中国夏朝);b、城邦联合(西方雅典、罗马)4、国家的主要职能:a、阶级压迫职能;b、社会管理职能第4:大河

3、明1、东方村社的特征:(1)、小农的聚居地;(2)、有较多原始公有制的遗风;(3)、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4)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2、中央集权:(1)产生原因:a、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b、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2)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结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政府或国君直接委派。3、大河明的特点:小农经济、东方村社、中央集权制度第:海洋明1、海外殖民: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2、城邦政治的三种形式:僭主政治、

4、寡头政治、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伯里克利时代(鼎盛阶段)4、雅典民主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P23、海洋明的特点:开放、多元、进取第6:草原明1、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2、北匈奴的西迁引发亚欧民族大迁徙3、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4、蒙古对外征服战争的影响:a、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b、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化交流。、草原明的特点:畜牧经济、迁徙性、侵略性(尚武)、军政合一政权但不稳定第7:婚姻与家族1、婚姻制度的演变线索:群婚

5、——辈分婚(族内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族外婚的出现使人类进入氏族生活2、姓氏:(1)、姓:根据母亲所在的族姓而取。(2)、氏:a、以所在地方的地名命氏;b、以封邑命氏(3)、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3、大家族: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体。4、大家庭:由多个家庭构成的,共同生活的血缘团体。、现代家庭演变趋势:以爱情为基础的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第8:种族与人口1、三大人种及其分布:黄种(蒙古人种)、白种(高加索人种)、黑种(尼格罗人种)各主要分布:亚洲、欧亚、非洲2、生产

6、力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世界人口已增长到0亿。3、人群迁移的类型:(1)、古代游牧民族的迁移(2)、近代殖民活动(3)、20世纪战争中的难民潮(4)、现代(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出现的个体移民第9:等级与阶级1、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贵族和平民成为最初的基本社会等级。而广大的妇女、被征服者以及奴隶列于等级之外,没有公民权。2、不同历史时期中产阶级的构成:(1)、中世纪:市民阶层(包括商人、作坊主及教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在内)(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握有生产资料的资

7、本家(3)、20世纪70年代以后:知识型人才(依靠知识和科技发明而致富)第10服饰1、服饰的基本构成:头衣、体衣、足衣、佩饰2、服饰的功能:(1)实用功能:护体、御寒(2)装饰功能(3)标识功能:等级标识、职业标识(以辛亥革命为界)3、影响服饰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的影响。(2)不同经济生活的影响。(3)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11饮食火的使用①陶器的发明并被用作炊具(第一次飞跃)1、人类饮食经历三个阶段:生食熟食烹饪②调味品的发现和使用2、人类的饮食结构是由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农耕地区以粮食作物

8、为主;从事畜牧业的民族以肉食和乳制品为主。3、饮食方式不仅能反映各地的化传统,还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心理。饮食方式和器具:中国:聚餐制,使用筷子西方:分餐制,使用刀叉4、东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西方比较“理性”,重营养;东方比较“感性”,重口味。第12:居住1、居室类型:帐篷型、干栏型、洞穴型、上栋下宇型2、居室格局和人们的家庭制度联系在一起。3、人们对居室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与舒适4、影响居住形式的主要因素:自然条第13:交通1、交通设施:陆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