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

ID:55759506

大小:15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6-06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1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2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3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4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伤害的因素。一般二者统称为危险因素。所有的危险因素,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毒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因此,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4.2主要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易燃易爆物质,如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汽

2、油、丙酮、油漆等。4.2.1原油主要特性如下:1、物理特性:原油多为黄褐色、棕色及黑色,物质系数MF为16,燃烧热为49935kJ/kg,可燃性系数Nf为3,化学活泼性系数Nr为0,毒性系数Nh为1(查化学物质系数和特性表)。2、毒性:原油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烟雾,蒸气中含有硫化氢气体,有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油蒸气有麻醉作用。3、化学特性原油化学特性表物质名称:原油主要成分:主要为烷烃的C4~C12成份。化学类别: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危险性分类:状态:液体分子量:120危规号:32003沸点(℃):25熔点(℃):

3、闪点(℃):-6.7自燃点(℃):350相对密度(水=1):0.835相对密度(空气=1):气体比热(J/Kg.K):液体比热(J/Kg.K):2266蒸发热(J/Kg):蒸气压(kPa):临界压力(MPa):临界温度(℃):爆炸上限%(V/V):8.7爆炸下限%(V/V):1.1易燃易爆性:易燃毒性:低毒导热系数(KJ/m.s.k):扩散系数(m2/S):0.粘动系数(m2/S):0.燃烧速度(Kg/m2.s):0.022火焰表面温度:1100蒸气云产生系数:0.16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

4、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石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

5、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

6、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

7、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火灾防护: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防护服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

8、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