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

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

ID:55843522

大小:238.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9

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_第1页
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_第2页
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_第3页
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_第4页
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遗传的物质基础016.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因的本质一、选择题1.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2.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下列解释合理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

2、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3.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

3、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5.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A.1000  B.2000 C.500  D.无法确定6.对某一细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对细菌的氨基

4、酸用15N标记,让一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一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全部噬菌体都含有标记的32P  B.两个噬菌体含有32PC.全部噬菌体都含有15N       D.两个噬菌体含有15N7.已知一双链DNA中的碱基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的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值( )A.能  B.否 C.只能知道(A+C):(T+G)的值 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8.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

5、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D.8000个和3600个9.DNA的一条链中,(G+T)/(A+C)=2,(A+T)/(G+C)=0.5,则该DNA分子中另一条互补链上同样的碱基比例分别为()A.2和2B.0.5和0.5C.2和0.5D.0.5和210.若在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和的44%,在其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2%和30%,那么在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

6、链碱基数的比值为()A.34%、14%B.22%、30%C.14%、34%D.20%、28%11.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A.4120B.1204C.460D.604512.已知A和T间有2个氢键,G和C间有3个氢键,甲DNA分子有30%的腺嘌呤,乙DNA分子有30%鸟嘌呤,对这两个DNA分子结构稳定性判断正确的是()A.甲强于乙B.乙强于甲C.甲等于乙D.无法判断13.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0%的A,30%的C,2

7、0%的G,20%的T.它是一段()A.双链DNAB.单链DNAC.双链RNAD.单链RNA14.在DNA分子的一个片段中,有腺嘌呤10个,占碱基总数的20%,则此片段水解后断开的氢键有 ()    A.20; B.30; C.65; D.不一定   15.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A.330B.660C.990D.132016.(08江苏)9.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

8、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孙代DNA片断之一为()17..关于科学发现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学反应过程——同位素标记法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D.萨顿提出的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