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

ID:55936685

大小:507.2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16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_第1页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_第2页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_第3页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_第4页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第2期日本问题研究场,.28No.2第28卷(总第171期)JapaneseResearchApr.2014从佐藤春夫的《星》看近代日本的中国想象齐飒(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306)摘要:佐藤春夫的中国题材作品《星》是以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为框架改编而成的,该作不仅寄寓了佐藤春夫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阐发了他的“东洋”美学。文章通过《星》与“陈三五娘”故事原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该作对“陈三五娘”故事做出3处改动,从中可见,第一、佐藤春夫的中国趣味仅仅是他的亚洲意

2、识的载体;第二、东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成为他的中国观的认知基础;第三、他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西方近代主义的认知模式评价中国、判断价值优劣由此可见,“中国”在近代日本历史上被严重地符号化乃至意识形态化,成为近代日本知识人试图对抗西方文明入侵。实现自我认同的手段和工具。关键词:佐藤春夫;“陈三五娘”;中国想象;亚洲意识中图分类号: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4)02—0073—08一1941年)中称:“我是日本最后的,因此也是下、引言一个时代最初的支那①爱好者”[11

3、179。这一“最近代以来日本文人对中国的认识和把握经历后”和“最初”的定位实在耐人寻味,对于日本了汉学教养——异国趣味——民族国家的发展演文人的中国认识这一命题,他终结了什么,同时进,从森鸥外、夏目漱石到永井荷风、谷崎润一又开启了什么?文章通过爬梳他的中国题材作品郎再到芥川龙之介乃至横光利一等人,他们对中的创作经历,追索到对佐藤春夫的中国观具有承国的认识、把握以及处理方式构成了一条文学史启意义的短篇小说《星》。意义的线索和潜流,而这一潜流也正是近代日本这篇作品在佐藤文学研究中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自我

4、认同的过程,也是在此基础上建构亚洲想象视,在国内外为数不多的研究论著中基本存在两种的过程。而作为其中的承上启下的一环,佐藤春研究视角,一是将该作品视为台闽地方传统民间故夫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正如他在《唐物因缘》事“陈三五娘”的版本流变之一,纳入到《荔镜收稿日期:2叭3—03—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IYZC752015);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A一2502—12—0000—60)作者简介:齐琨(1978一),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13-2014

5、年度北京大学中文系高级访问学者,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日比较文学与文化。①本文日文文献均由笔者直接译自原文,日文词语“支那”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本文依照原文汉字词语译出,不作改动,以存历史原貌,据此佐证佐藤春夫中国观的实质。以下出现相同译文“支那”之处不再另行注明。·73·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第2期传》的文献考辩研究中。如大陆研究者早期有龚书二、佐藤春夫的“唐物因缘”辉《陈三五娘故事的演化》(《厦门大学学报》,1936年)、林颂《<荔镜传>文献初探》(《福建笔者暂且借佐藤的杂文集

6、《支那杂记》戏剧》,1960年)、蔡铁民《明传奇<荔枝记>演(支那雄』,1941年)的自序《唐物因缘》变初探》(《厦门大学学报》,1979年)、官桂之名,以梳理他的文学创作与中国的关系。佐藤铨《<荔镜传>文献再探》(《福建戏剧》,1983的中国认识最早仅仅是一种“趣味”,源于家学年);近年有学者朱双一《台湾新文学中的“陈的熏陶、父辈的教育乃至生活物什摆设的氛围感三五娘”》(《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吴榕染,因此他坦白地承认“我的支那趣味是祖先的青《相似的悲剧:中外比较视角下之文学模式——遗

7、志和父亲教育的结果,因此我对支那的认识必陈三五娘为情跳井而亡的故事献疑》(《文化遗定是与之相应的旧式文人的”[11183o从他的文学创产》,2011年)。台湾学者有吴守礼的论著《<作来看,确实也能印证他的说法。荔镜记>戏文研究》(台湾东方文化供应社,1970在《星》(1921年)之前他也创作过中国年)陈香的论著《陈三五娘研究》(台湾商务印题材作品,有《曾暂问答》(1914年)、《雉书馆,1985年)、陈益源的论文《<荔镜传>考》子之灸肉》(1916年)和《李太白》(1918(《文学遗产》,199

8、3年)等。二是通过文本细年)。前两部作品是将《论语》中的典故小说读,并结合佐藤春夫20年代台闽旅行体验,揭示出化,并赋予其近代文学的主题,表达了近代人与该作品所蕴含的日本独特的“无常”、“物哀”审人之间难以理解而造成的深刻的孤独。其实这两美理念,以及近代人的心理纠葛和情感欲望。较为部作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而是一种翻代表性的观点如廖健宏的论文『佐藤春夫r星j一译或者翻案之作。佐藤自认为“我的全部著作改作c:挡c于为劁作意囡老中心c二』(『比较文学中有一半至少三分之一的文字都是与支那相关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