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

ID:5597163

大小:3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19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_第1页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_第2页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_第3页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_第4页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道路比较  摘要:19世纪中期,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下,同为东亚封建国家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社会转型、谋求民族生存的重大课题。两国由此开始了学习西方、赶超西方的近代化进程。然而不同的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强大,中国的屡次变革不但没有使国家富强,反而沿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越陷越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决定了两国近百年来不同的遭遇。以史为鉴,分析他们成败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近代化比较14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被西方列强

2、用武力打开了国门。1853年,美国海军上校佩里率领的一支舰队闯入日本江户湾,幕府无力应对,被强行叩关成功。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被列强打开国门相隔仅十余年,但两国迈向近代化的经过与结果却相差甚远。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道路,成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强国,而这时期的中国却不断丧权辱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个中的原因及教训值得我们探究,这固然与当时中日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和价值不同,中国所遭受的殖民侵略要远大于日本等外部因素有关,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决定外因,笔者将试图

3、从中日两国自身的角度去分析失败与成功的原因。一、传统社会的比较(一)政治体制方面:中国自秦朝以来,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强化,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这种体制以皇权为核心,国家的一切事务,无论巨细均由皇帝独断专行。在地方上,中央通过郡县制、科举制等任免官吏,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其形成独立世袭的军政力量。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实行,为中小地主甚至出身贫寒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比较公平的升迁途径,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当然,由于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太过偏窄,在中国面对社会转型的近代,它的直接危害就是妨碍了知识分子放眼看世

4、界,缺乏学习西方的热情。同样一本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成为抢手货,在中国却无人问津。由此可见,中国臻于完美的封建政治体制使得在其内部难以形成离心势力,很难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一支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力量。14日本近代之前,中央政府处于“二元制政治结构”,既有天皇领导的朝廷,又有将军把权的幕府。天皇名义上至高无上,但实际上将军才是日本的主宰,握有实际的权力,这种政治结构使天皇和将军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改革前的日本虽然是封建国家,但与中国不同,它是由260多个藩国组成的松散国家。幕府虽有统辖各藩大名之权,但对藩国并无直接的

5、行政权力,各藩国有较大的独立性,这种松散的“幕藩体制”有利于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壮大。除此之外,日本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实行严格的门阀世袭制。不仅“士农工商”不得跨越,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界限分明,不得流动。这使得一些门第较低但富有才学的中下级武士无法获得较高职位,越来越引起他们的不满,最终走上了反对幕府统治的道路。就在日本被打开国门后不久,带有反幕性质的志士们便逐渐在离心倾向越来越大的长州、萨摩等藩集结,并以此为倒幕基地,最终推翻了已成为众矢之的幕府。(二)经济体制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日两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不同,

6、是导致两国近代社会转型成败的重要因素。14中国自战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无论是谁只要有钱都可能成为地主,地主阶级向社会开放。这样,土地总是在社会上富有或有权人的手中流转。这种极富弹性的土地制度,对商品经济的冲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利于封建统治集团的分化。加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贯奉行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政策,地主经济始终受到国家的竭力保护。在人们的观念中,土地是最保险、最有价值的财富,于是商人、手工业者就根据“以末致财,用本守之”[1]的原则来进行经济活动,而不是扩大再生产。由于

7、缺少再生产的资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这样的商品生产不但不能使自然经济分解,反而成为后者的补充,保持它的稳定”。[2]直到清末,地主经济的统治地位依然较为牢固,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面临像日本幕府中下级武士那样的生活危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生活仍然较为优裕稳定。日本的封建土地制度大体与西欧相同,属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军为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占有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其余的土地分封给260余个大名。大名的领地不能买卖或转手,实行长子继承制,只要向将军履行一定的义务,便可世代占有。富裕的农民、商人或高利贷者即使购置土地,也不能

8、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更不可能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这种土地所有制缺乏灵活性,经不住商品经济的冲击。与西欧封建领主制不同,日本的大名跳过武士阶层直接将土地分小块出租给农民,而作为统治集团重要成员的武士阶层却无方寸土地,主要的生活来源是以卖身为代价换取仅够勉强维持生计的“禄米”。幕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商人之手,农民越来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