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doc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doc

ID:56010075

大小:2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2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3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一、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化学课堂自主合作的新亮点。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面以粤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讲解时详略得当。如案例:《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主备课教师樊艳红二次备课教师樊艳红备课内容第二章第

2、一节教学班级教学内容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及用途。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历史,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悟化学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方面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解法阅读法教学准备集气瓶、燃烧匙、红磷、双孔橡皮塞、导气管、烧杯、水、铁夹、橡胶管、酒精灯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一、创设情境

3、导入新课引言: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探究活动一: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学生感知物质的存在。激发探究兴趣。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归纳: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

4、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体积,同时白烟消失。学生思考、分析。分析原因解答:小于五分之一: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②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探究活动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归纳实验现象。讲解: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提问:瓶内约

5、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使用过量的红磷。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或大于),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就是了解学情,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学习。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师生探讨的结论。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大于五分之一:(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

6、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练习册第7页1、3、8、9三、知识点总结:(1)+(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四、练习:五、作业:P35第三题第四题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加强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回顾本节知识加深巩固本节知识,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l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气体造成瓶内气压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即位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实验: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现象: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

7、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体积,同时白烟消失。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二、空气的成分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三、课堂上重视学生活动,需要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老师尽量激发、鼓励学生完成。关注课堂新生成的知识,一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四、分层教学: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有1-2个A类学生BCD类学生各一个,让好学生吃的好,差学生吃的了,中等学生吃得饱。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做好导演,学生是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