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

ID:56051684

大小:3.32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_第1页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_第2页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_第3页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_第4页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陈冬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课荔湾区华侨小学陈冬明教学内容: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能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展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肯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下面各

2、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1)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2)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3)圆的面积和半径。()(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5)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2.说一说。(1)正反比例比较。明确: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5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结论: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两个量都是变化的量,但是比值一定。=k

3、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两个量都是变化的量,但是乘积一定。xy=k3.选择(1)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10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要7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列方程为()A.100×2=7xB.100:2=x:7C.100:7=x:2(2)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6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返回时用了多长时间?解:设返回时用了x小时。列方程为()A.80×6=60xB.80:6=60:x三.比较练习1.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1)小明家用同样的方砖铺地,客厅32平方米用了80块,卧室24平方米需用多少块?(2)学校要装

4、修图书室,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要2700块,如改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3)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面需要270块,如果改用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这块地面需要多少块?提示:第一步,先找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第二步,请你根据比例关系列式,并解答。2.引导比较。(1)说出题中数量关系,写关系式。总面积÷方砖块数=每块砖的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方砖块数=总面积(一定)(2)说一说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5(3)针对以上两题,说一说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①找相关联的量;②判断成什么比例;③解,设;④列式解答;⑤检验。四.提高练习。1.某农场要收割224公

5、顷水稻,前3天收割了84公顷,照这样计算,剩下的水稻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割完?解:设剩下的水稻还需要x天才能收割完。(224-84):x=84:3140:x=84:384x=140×384x=420x=5答:剩下的水稻还需要5天才能收割完。2.工程队要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20米,60天完成,为了预防洪水的到来,现在要比计划提前10天完成,现在每天应修多少米?解:设现在每天应修x米。(60-10)x=20×6050x=1200x=24答:现在每天应修24米。3.指导学生分析、比较。以上两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使原来的题复杂了一步,但用比例解的方法没有变。)

6、4.A、B两圆直径的比是3:2,B圆的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A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相关联的量,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确解答了。课后反思:练习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练习课的效率,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并且尽可能多得呢?定向练习与拓展练习要围绕本课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从前几次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在用比例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之所以没有完全掌握还是没有理解

7、正、反比例的判断,所以我在复习正、反比例的应用的时候应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经验加以深化和理解。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选择离学生的生活接近的例子,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已是高年级,应该能够自主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因此在整理与回顾时我尽量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再深入各学习小组巡回指导,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