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ID:5615088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1页
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2页
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3页
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4页
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摘要: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进入建设高潮,本文以工程实践为例,简述了在岩溶地基处理的各种施工工艺和应用。针对水利工程基础出现的常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大坝基础处理进行了探讨,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关键词:水利工程岩溶地基处理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地质条件优越的坝基越来越少,近年来不少水利工程均建在岩溶基础上。但岩溶基础不足以承载大质量的坝体,因此需要对岩溶基础进行各方面处理,以增强岩溶基础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在水利工程基础处理中,应针对实际出现的岩溶状况,

2、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方法,尽快完成地基处理,使坝身提早进入施工。一、应用实例的工程概况7下面我们就对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谷拉电站①的详细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该工程地处云桂两省地界,是岩溶地质极为发育的地区。大坝形态为重力坝,大坝全长371.5m,构成部分包括左岸坝段、河床表孔泄洪段、右岸坝段。大坝最大坝高76m,最大坝底宽50m,坝项高程为650m。大坝的位置处在“u”形峡谷中,经地基开挖后出露,大坝基础右岸山体为岩溶极为发育的灰岩,左岸基础为溶槽发育的角砾岩,河床段基础上为松软覆盖层,下为裂隙发育的角砾岩基础,并在大坝右岸下游山体内发现最大流量为28

3、m³/s的暗河。不同坝段地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于重力坝而言,主要受力部位都集中在基础结合面上,因此基础处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该水利工程的运行是否安全。考虑到该工程大坝高在76m,基础最大应力为5MPa。因此,应对坝基的不同地质,进行区别分析,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保证基础达到承载能力要求。二、岩溶的一般形态及成因2.1岩溶的主要形态及主要现象岩溶的主要形态有溶洞、溶槽、裂隙、暗河等,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须存在:具备溶蚀性条件岩体、有溶蚀性岩体水、溶蚀性岩体水存在流动性。岩溶地质的特殊性导致在工程实际中会出现下列一些现象:钻探作业时,发生掉

4、钻、漏水、塌孔、偏孔及卡钻等;地质钻孔岩芯不一致;同一区域,透水率及注浆量差别大;开挖基础时发生涌水、翻沙及地面塌陷等。2.2岩溶基础的评价7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因其承载力不足引起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随着不少水利工程均建设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基处理问题就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岩溶基础进行先评价、后处理的方法,有着重大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三、岩溶基础的处理方法2.1灌浆处理在大坝岩基的加固中,灌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因本工程左岸及河床开挖后出露为溶槽发育的角砾岩。因为角砾岩自身材料存在着不足,且溶槽发育,容易被破

5、坏掉。因此,其对于大坝基岩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对角砾岩基础采取灌浆处理,增强角砾岩基础的抗渗能力。2.1.1灌浆布置原则在工程中,都有一定的原则需要遵守,对于重力坝坝基而言,其运用时常常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主要是难以避免受到压应力、水平推力的作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关措掩进行处理,例如浇灌混凝土盖重进行压浆来实施灌浆处理。另外,还应该对坝基下游侧压应力过大的部分扩大处理范围,一般增加15至25m,并根据坝基应力的实际地理环境,研究出来各个部位的处理深度标准。本次工程基础处理设计两岸坝肩段60m;河床坝段60至80m。防渗帷幕上游侧两排超前

6、灌浆孔也具有一定的防渗效果,其深度控制为40~60m。2.1.2灌浆的施工措施7在对基岩灌浆进行处理时,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准确进行。使用盖重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一般情况下采取的盖重厚度为2至4m。灌浆孔分布宜为梅花形,孔距2米,孔深初步定为60米。灌浆接触段的灌浆压力为0.3MPa,优先使用普通硅酸盐或硅酸盐大坝水泥作为灌浆的材料。2.1.3工程实际操作本工程在钻孔过程中时常发生漏水、掉钻及卡钻现象,掉钻深度最大为10米。洗孔不返水,压水透水率为0,但在灌浆过程中,串浆时有发生。左岸坝肩灌浆,右岸下游河床出浆,串浆距离最大

7、为180米。因此在灌浆过程中,须要安排专人巡视是否有串浆现象。浅层地基经灌后压水,透水率均小于5吕荣。但在河床段,由于基础深层裂隙发育,钻孔不断加深,钻孔深度最大达到200米,超出设计值60米140米。在右岸灌浆中,经过压水洗孔,发现大量的的直径小于0.1m的管道状岩溶通道。少部分出露于河岸水面以上部位,大部分出露于坝后河床覆盖层下。由于河床覆盖层厚度大,清理难度大,在放弃开挖处理的情况下,先后采取了普通灌浆方式及化学灌浆方式,但均告失败。后采取了硫铝水泥、硅粉、絮凝剂按比例配制抗冲浆液进行灌注处理。经过灌浆处理,灌后压水透水率达到小于5吕荣的标

8、准。2.2对溶洞进行处理的解决方法7坝基溶洞在基础应力传递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可能导致渗流难以控制。所以,对于左右岸基础的实际施工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