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

ID:56253695

大小:2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_第1页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_第2页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_第3页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_第4页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2012091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汽车空调的计算温度选择按表1数据作为微型汽车空调系统的计算温度(即车内平均温度)。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微型车的计算温度在环境温度为35℃时定为27℃,而一般轿车在环境温度38℃时定为24℃~27℃,一般大中型客车定为27℃~28℃,可看到微型车车内温差都比它们要高,这其实是综合了多种因素并经过很多次试验得出的较经济合理的车内平均温度。因为对微型车来说,如果计算温度定得过高了,乘员就会明显感觉制冷不足;而如果定得过低,势必需要加大压缩机排量才能满足,这样功耗必然增加,并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否则又很可能无法实现。2计算方法2.1微型车车内与外界热交换示意图

2、为便于分析,绘制图1的微型车热交换示意图。2.2计算公式2.2.1计算方法考虑到汽车空调工作条件都很恶劣,其热负荷与行车时间、地点、速度、行使方向、环境状况以及乘员的数量随时发生变化,以及要求在短时间内降温等特殊性,按照常规方法来计算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Q0=kQT=k(QB+QG+QF+QP+QA+QE+QS))⑴式中:Q0———汽车空调设计制冷量,单位为W;k———修正系数,可取k=1.05~1.15,这里取k=1.1QT———总得热量,单位为W;QB———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QG———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3、QF———通过各玻璃表面以辐射方式直接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QP———乘员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QA———由通风和密封性泄露进入车内的热量,单位为W;QE———发动机室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QS———车内电器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从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分别计算各部分得热量求得总需求制冷量的。3计算示例以五菱之光微型客车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计算为例,设计条件和工况见表3:(1)整车乘员7人,各部分参数见下表:(2)查文献[2],取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分别为Js,z=843W/m2和Jc,z=138W/m2;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分

4、别为Jp,s=46W/m2和Jc,s=23W/m2;(3)环境温度tw=35℃,相对湿度75%;车内设计温度tn=27℃,相对湿度50%;(4)假设汽车向正南方以V=40km/h的速度行驶;(5)车内空气平均流速≤3m/s;(6)车内容积V1≈2.9m×1.2m×1.3m=4.2m3,玻璃窗总面积S=3.24m2。3.1按公式⑴的常规计算3.1.1计算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QB:QB=Q顶+Q侧+Q地Q顶=K顶·S顶(tZ顶-tn)Q侧=K侧·S侧·(tZ侧-tn)Q地=K地·S地·(tZ地-tn)式中:K顶、K侧、K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

5、地板的传热系数,单位为W(/㎡·K);S顶、S侧、S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传热面积,单位为㎡;tZ顶、tZ侧、tZ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室外综合空气温度,单位为℃;tn——车内空气温度,单位为℃;3.1.1.1求车体各部分的传热系数:K式中:aw———车身外表面与车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W(/㎡·K);an———车内表面与车内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一般车内的对流换热系数都比较小,在车内空气流速低于3m/s时,an=29W(/㎡·K);Σδi/λi———构成车身壁厚各层的导热热阻之和(δi为车体隔热层的厚度,λi为车体隔热层的

6、导热系数)其中:aw=1.163(4+12)V为汽车行驶速度,单位为m/s,这里V=40km/h=11.1m/s,故aw=1.163(4+12)=51.2W(/㎡·K)设车顶、车底和侧围分别由1mm的钢板和8mm、3mm、6mm的内装饰板构成,钢板和内装饰板的传热系数分别为48.15W/(㎡·K)和0.04W(/㎡·K)故车顶的Σδi/λi=0.001/51.2+0.008/0.04=0.2车底的Σδi/λi=0.001/51.2+0.003/0.04=0.075侧面的Σδi/λi=0.001/51.2+0.006/0.04=0.15故K顶==3.9W(

7、/㎡·K)K侧==4.89W(/㎡·K)K底==7.7W(/㎡·K)3.1.1.2求车外综合空气温度tZ:式中:tw———车外环境温度,取35℃;ρ——车体外表面吸收系数,与箱体颜色及新旧程度有关,这里取0.92;I———太阳辐射强度,为太阳直射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aw———车身外表面与车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W(/㎡·K);ε———车身外表面的长波辐射系数;ΔR———车身外表面向外界发射的长波辐射和由天空及周围物体向车身表面的长波辐射之差;夏季时,水平面ε·ΔR/αw=3.5℃~4℃,这里取3.8℃.垂直面ΔR=0;水平面上,IS=Js,z+Jp,

8、s=843+46=889W/m2;垂直面上,IC=Jc,z+Jc,s=13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