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雪》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

ID:56292379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雪》说课稿一、说教材《雪》是人教版版,八年级(下)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象中。鲁迅为人们谱写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一)教学重点:1、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和背景。2、理解作者所描绘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3、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4、背诵课文有关段落二、说学法指导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

2、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本文的一大关键。1、要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语句,并摘抄、背诵。加强语言积累。3、通过小组探究、品味,提出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以形成个性化的评价。三、说教学过程(一)以诗词、画、导入:看到“雪”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诗句,或说一下画面之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诗人岑参笔下的诗句向我们展现出

3、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么静谧的风景画。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水晶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二)走近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面对凛冽的朔风。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

4、三)融入文本:1、师范读,学生倾听想象。提问:文中描绘了几幅画?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感知全文内容要求:(1)有感情去读 (2)字词过关。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说后出示投影)4、本文的主旨句段(末两段)2用心爱心专心(四)诵读美读:《雪》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反复诵读感受其美质,品味。谈一点心得。学生分组、分段去读、去品味、去评析。如第一段,暖国的雪景图。要读出作者喜爱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之情。第4、5、6段,朔方雪的壮美。使作者的生命升腾,应读得高亢、激昂(五)学生质疑 研讨:1、鲁迅

5、对雪情有独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都写了雪地的乐趣。本文又写了“塑雪罗汉”。场面。体会融在字里行间的感情。2、作者从哪几方面细致写南国的雪的(①暖国雨,单调,反衬。雪花灿烂⑵直写雪质颜色⑶雪野中花草来衬托雪的美⑷幻想蜂之闹,写雪野的生机勃勃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雪?4、综观全文及对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5、如何理解结尾句。学生探讨,老师点拔(1)诵读结尾句(2)南北雪联结来写的用意,“文如其人”这两种雪使我们想起了哪两种性格?(3)学生各抒己见(是对雪的

6、赞美,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白。从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种生命的升腾)(六)小结:本文通过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串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七)体验活动:1、面对中考:我要像鲁迅那样2、谈雪:(可谈雪之美、雪之乐、雪知识、雪幻想)(八)作业:1、收集写雪的诗句,并谈谈最喜欢一诗句2、背诵后三段说课后感:1、散文诗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体味诗化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后的背诵有助于学生体会其深刻的内涵。2、本文的难点是对末段的理解。我采取了学生品读―

7、―体会感情――教师点拔――学生各抒己见的步骤,循循善诱,达到分解、弱化难点的目的。3、针对作者写雪,其实也是其自身灵魂的呈现面对中考。应让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难耐的孤独)用拼搏去笑对人生本设计也是育人教书的一种体现吧!板书: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滋润美艳         冰冷坚硬相互粘结         如粉如沙蕴含春温         抗击严寒晴日渐释         蓬勃奋飞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对严寒的抗争柔软             坚硬2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