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

ID:56295211

大小:1.74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6-10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_第1页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_第2页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_第3页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_第4页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颈后弓III型(全弓严重)颈后弓V型(上弓下曲)颈后弓VI型(上弓下直)颈后弓VII型(上曲下直)颈后弓VIII型(上曲下弓)颈曲呈阶梯状改变,颈3-6诸椎体后缘不能构成连续弧线,而呈前后错位之阶梯状改变,上一椎体后移。以颈4-5之间最明显常规正位片双侧钩椎关节对称,无侧弯钩突关节不对称(正位相显示颈3-4间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双边双突征(颈椎侧位片,可见颈2、3、4小关节呈双突影(双边),说明颈4以上轴向旋转。)双边双突征侧位片自颈5以上及颈7以下均为纯侧位相,但颈6下关节突呈清晰之双突影。说明颈6单个轴向旋转。轴向旋转

2、自颈5以下颈椎呈侧位相,双侧关节突投影重合,但自颈4、5阶梯状改变,提示C4-5处有轴向旋转。旋转处变化骤然,非移行改变。左右斜位第4以上椎间孔明显变窄,呈米粒状与颈5-7花生米状形态不同后纵韧带骨化,颈6椎体后方,椎管前壁处后纵韧带呈细条状骨化(注意骨化影与椎体后缘之间存在透亮间隙,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颈6椎体后方,后纵韧带细条状骨化。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由颈1-4纵跨四节颈椎,长达6cm,颈椎前后顺列僵直,于后纵韧带骨化之下方,即颈4-5处,顺列明显向后成角。)连续型,后纵韧带钙化(颈2-4后纵韧带连续型骨化,厚度达0.

3、5cm。前纵韧带亦骨化,于颈6-7间隙处前纵韧带骨化呈局限性肥厚,厚度达1cm)颈7胸1椎体半融合(线条所指)(MRI显像)梯度回波脉冲序列(脊髓信号中等,脑脊液与椎间盘高信号)产生颈性眩晕常见的颈部疾病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寰椎水平移位型颈椎病(颈椎五位片正常、CT见寰椎横突孔不在同一水平面,寰齿两侧间隙对称)寰椎沟环综合征寰齿关节移位型颈椎病枕大神经卡压枕下三角软组织损伤颅底凹陷症颈椎先天融合畸形颈源性眩晕的治疗制动颈源性眩晕的特点是运动时眩晕,故制动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眩晕(1)石膏颈托(2)支具保护,有围领,颈托和充气围

4、领等。围领和颈托均可起到制动的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长期应用颈托和围领可以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穿戴时间不可过久牵引封闭治疗可以给以局部受压的椎动脉给以普鲁卡因注射,如果在未诊断出椎动脉受压或者受刺激的准确位置时也可以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针灸可以采用温针夹脊穴、风池、大椎、晕听区,还可以用风池加眩晕穴加电针针灸取穴:角孙、百会、头维、太阳(斜外眼角进针)天柱、风池、列缺、内关耳尖(放血,2棉签血量)适合眩晕有瘀女

5、性虚者:三阴交颈性眩晕的治疗理疗理疗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消除因病变刺激引起的神经水肿和充血反映,改善血流循环而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干扰电流疗法,离子导入,导入药物等,还有水疗,温泉疗法等。这些疗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组织的供养和营养,减少组织间渗出,促使致痛物质的消散和排除。推拿按摩及美式整脊疗法1.作用与适应证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

6、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2.方法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美式整脊:通过特定的手法,调节较正错位的颈椎关节,使之恢复正常的状态,纠正生物力学平衡。颈性眩晕药物治疗急性用药1.氟

7、桂利嗪(西比灵):新型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用法:10~30mg,睡前顿服,持续用药,2~8周为一疗程。2.倍他司汀:新型组胺类药,H1受体弱激动剂,H2受体强拮抗剂。用法:4~8mg,tid,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8mg,一月后可停药观察;静脉给药:盐酸倍他司汀20m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10~15天为一疗程,若配合胞二磷胆碱疗效更好。颈性眩晕的药物治疗3.利多卡因:具有扩张基底动脉,解除耳动脉痉挛,消除迷路水肿,降低内耳淋巴压力,从而改善耳蜗和前庭感受器的功能,以解除眩晕症。此外,还有稳定细胞膜,从而对急性缺血缺

8、氧的神经组织起保护作用,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用法:2%利多卡因1mg/Kg体重加5%GS100~200ml静滴或缓推,很快使眩晕、恶心、呕吐消失,若症状不缓解,可继续应用或加大剂量,既可减轻眩晕病人安静入睡,也可减轻耳鸣。本品对眩晕、耳鸣控制良好,有效率达80%,24小时最大剂量不超过51mg/Kg体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