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

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

ID:56361999

大小:1.1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6-12

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_第1页
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_第2页
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_第3页
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_第4页
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辅导―写自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自然-----作文系列训练五千朵万朵压枝低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梨花开训练要点1、学会观察,懂得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方法;2、学会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3、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试一试任选一景,用简短的文字描述美景。说一说写景——决不是为了把文章装饰得美一点,而是为了渲染故事发生的气氛,或是烘托文中人物性格,最终都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文章中为什么要写景呢?方法指导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写;2、选好观察角度,按顺序写;3、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4、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变化,使之活起来)景物本身特征时令特征

2、动态静态特征仔细观察抓住特征颜色、形态声响、气味四季、时间气候、地域选好角度按顺序写远——近高——低整体——局部符合人的观察顺序空间的变换时间的变化游览的先后早——晚春——冬空间顺序------一般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如春、夏、秋、冬,如晨、午、暮、夜。融情于景表达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

3、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要在写景中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运用修辞动静结合写景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得着、听得到,因而要善于用动词和形容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不能堆砌词藻。只写静景,容易使文章呆滞,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一写运用写景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一段话。秋色使我陶醉建湖县实验初中  高慧雯今晚的月,是“月上

4、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甜蜜的月,是“少年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童真的月,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祝福的月。月色如雾,如霜,覆盖着这个世界,让这世界变得玉洁玉洁的,似乎连我的心也净化了。银白色的月光悄然飘落在那向东奔流的秋水上,溶于秋水之中。品一品2004年盐城中考作文《——让我陶醉》秋天的水,是金黄的,那是秋后累累的硕果映出来的;秋天的水,是沉甸甸的那是农民丰收的喜悦凝集出来的;秋天的水是平和的,是春夏的生机和冬的深沉中和出来的。走到水边,在月光下,低头看水,我在秋水里。一阵秋风拂过水面,水中月晃了,水中影溶化了。             

5、                              秋天的风,是芳香的,夹着硕果的香甜。秋天的风,是清爽的,晴空万里。秋天的风,是温和的,不像酷暑时的热气流那样暴躁,也不像穷冬时,来自西伯里亚的寒风那样残酷。秋风虽不能“扶细柳”、“似剪刀”。却孕育了菊花之美。经过了春与夏两个季度的努力,菊,吸收天地间的精华,长出了秋天最美的一道风景。秋风吹过,春花夏花经不起寒风吹、霜雪打,不禁凋落,百花之中,菊花便成为秋天的佼佼者。 因为秋风的孕育与衬托,秋菊才会沉淀出特别的芬芳和艳丽,这才有人喜欢“采菊东篱下”。我更愿成为一朵秋菊。秋菊是与众不同的,夏

6、荷、月季、牡丹,用毕生的精力去浓妆艳抹,当秋天到来时,争名逐利的它们经不起秋的考验,便悄然退去,便悄然退去,而秋菊担心人们在这个季节里寂寞,开出各色各样的花朵。它决不只开一种色彩或一种形状的花,让人厌倦,它努力开出不同形色的花,白的像雪,洁白无暇;黄的像金,雍容华贵。大的有碗口那么大,小的像雪片散落在地上。当人们泡一杯清凉去火的菊花茶时,欣赏茶里那朵朵可爱的菊花,香在口里,醉在心头,我深深沉浸在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中……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

7、宿;……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以“我与自然”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练一练点一点关心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祟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春秋平原之景、夏季的火热之景、冬季的银装素裹之景等等,常散见于“散文”、“游说”、“诗歌”等各式作品之中。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本文主要写“我”是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自然与心灵你可曾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

8、看蜻蜓的飞翔?你可曾于某个寒冷的冬季清晨眺望巍峨的远山?那你又是否曾恍惚间感到飞翔的蜻蜓突然变得非常沉静,而冷静的群山却在一瞬间放射无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