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湘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湘教版.doc

ID:56443431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湘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学习目标】1.识记聚落的主要形式;知道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重点】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民居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学习过程】【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本第51—52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

2、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5.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_习俗和______特点。【合作探究】1.读课本第51页三幅图片,结合课本51—52页文字完成下表房屋道路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物质娱乐生活城市乡村2.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3.读课本53页图3-22.3-23完成下表,了解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建筑风格当地气候特点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因纽特人的冰

3、屋4.说一说:(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诊断评价】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温暖干燥的地区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2、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D、窑洞3、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

4、漠地区吹来的热风4、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5、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D北京中关村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B、山地崎岖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7、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学后反思】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1)人

5、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有些国家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3)四大人口稀疏地区:寒冷的极地、干旱的荒漠、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4)世界人口居第一和第二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印度(5)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

6、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位于亚洲的最多,有6个,位于南半球的只有巴西。第二节世界的人种一.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而划分的人群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包括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混血人种:拉丁美洲(巴西主要为白色人种)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

7、北非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巴西主要为葡萄牙语)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四、世界的宗教1.世界的三大宗教(1)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为教堂。(2)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建筑物为清真寺。(3)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建筑物为寺庙。2.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奉为圣城。3.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第四节世界

8、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比较分散,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叫集镇。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2.聚落比较密集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3.南方居民屋顶坡度较陡,便于排水,墙体高,便于通风散热;北方居民屋顶坡度较缓,墙体厚实,屋内多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