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学案(新版)湘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学案(新版)湘教版.doc

ID:56444988

大小:9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学案(新版)湘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学案(新版)湘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学案(新版)湘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学案(新版)湘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4世界的聚落学生自主学习方案七年级班小组:姓名:科目地理课题编号7-1-010设计审核督查课时1学习目标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自主学习/预习:】看书P51-53,了解聚落的两种形态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的含义:人们地居住在一起。2、聚落的主要形式:和3、城市(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2)居住条件:相对的高层住宅。(3)问题:交通、污染、水体污染、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失业等。思考:你能结合实际,说说还有哪些城市问题吗?(4)措施:加强管

2、理和,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4、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村庄:规模较的居民点(1)类型:规模较大的居民点(2)居住条件:相对,经济实用的矮房(3)建筑风格:既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又与居民的密切联系课堂探究:1、城市的形成过程如何?2、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看书P54-55,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控制2、保护旅游活动的破坏文化遗产周围建设高大建筑【课后巩固提升训练:】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温暖干燥的地区D、温

3、暖多雨雪的地区2、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A、沿海地区、交通方便B、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C、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D、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3、我国著名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A、陕西省和四川省B、江苏省和云南省C、陕西省和云南省D、山西省和云南省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D、窑洞5、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①地势平坦②土地肥沃③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4、)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7、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8、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D北京中关村9、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差异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10、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B、山地崎岖C、资源丰富

5、D、交通便利11、读图完成下列内容:(1)图中A、B、C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地形以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沿河流或公路可伸展成状。(2)三个聚落中,比较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