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doc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doc

ID:56457599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4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doc_第1页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doc_第2页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doc_第3页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中最大的优点之一,要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必须从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的去观察、去实践。王婷婷,女,7岁,去年刚上二年级母亲是云南人,生下她一岁多就离家出走,现在跟随继母居住,父亲为生计忙于打工挣钱,平时很少有时间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更不用谈沟通、交流了。以至于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更有甚者有时谎称没有作业。课堂上

2、作业拖拉,课桌洞内东西杂乱,经常对继母和老师撒谎,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这是我要找到正确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这孩子由于先前是父亲忙,继母管教不严,所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得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她的吃、住、穿等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加上父亲长年在外地务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行

3、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把铅笔和其它学习用品丢弃,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对于常撒谎现象后来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原来家长曾说过如果发现作业未完成情况要体罚,所以为了免受批评、推诿责任、逃避惩罚而说谎。由于是小女孩,而且在继母的照顾下,扫地值日习惯还没能养成。针对这个孩子上述现象,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她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

4、,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指导做完每一项作业后及时在上面印小红花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袋子中。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促其上进。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孩子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编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她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

5、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她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她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小朋友来提醒她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孩子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调查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行动计

6、划,如: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和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家长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观念进行教育,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或言行让孩子明白,只有勤劳、诚实的孩子才受人喜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

7、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或漏做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总之,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慢慢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