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

ID:56610638

大小:1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9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_第1页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_第2页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_第3页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_第4页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每课一练 粤教版选修3-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认识静电每课一练(粤教版选修3-1)一、单项选择题1.将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则泡沫小球(  )A.若被吸引,它原来一定带正电B.若被吸引,它原来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若被排斥,它原来可能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D.若被排斥,它原来一定带负电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若能吸引,则泡沫小球带正电或不带电.答案:BD2.如图115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图115A.只有

2、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2.解析:当带负电的A球靠近M端时,由于静电感应,在M端有正电荷,负电荷移动到N端,而且M、N两端电荷量相等,所以两端验电器箔片都张开.答案:C3.如图116所示的装置中,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原来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球,用手摸一下B,然后撤去导线,再拿走小球C,那么(  )图116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5用心爱心专心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三种说法都

3、不对解析:导线没撤时,远端A感应出正电荷,近端B感应出负电荷,但当用手摸B时,无论摸整体的哪一部分,A和B球成为一个新的导体,近端B感应出负电,远端大地的另一侧感应出正电,此时A不带电,当撤离导线后,A球也不带电,B球带负电.若移走小球C,再撤导线,则A、B就都带负电了.答案:C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如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在验电器的顶端感应出异种电荷,即验电器的顶端带上了正电荷,金属箔片带上了负电荷.答案:B二、双

4、项选择题5.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                  A.正电荷B.负电荷C.感应起电D.摩擦起电解析:因玻璃棒没有接触到金属球,属于感应起电,和玻璃棒靠近的一端(金属球)带电性质和玻璃棒相反,带负电,和玻璃棒相距较远的一端(金属箔片)带电性质和玻璃棒相同,带正电荷.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为感应起电.答案:AC5用心爱心专心6.如图117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则( 

5、 )图117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解析:甲图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其中一个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答案:BC7.如图118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  )图118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两小球带同种电荷D.c、d两小球带异种电荷解析: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关

6、系可知a、b、c带同种电荷,d和其他三个小球带电性质不同.在解决该题时可以先假设其中一个带电小球的带电性质.答案:BD8.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5用心爱心专心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解析:由于甲、

7、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8×10-16)C=8×10-16C,故A、D正确.答案:A9.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就是该分子是不显电中性的,它通过电场会发生偏转,非极性分子不偏转),可做如下实验: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

8、慢慢如线状流下,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这证明(  )A.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解析:根据偏转,可判断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向玻璃棒偏转,可以判断出其带负电.答案:BD三、非选择题10.1g的单原子氢含有6.02×1023个原子,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