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5章 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5章 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

ID:56645375

大小:8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5章 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5章 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5章 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5章 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5章 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单元第5章第2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案1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5单元第5章第2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新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3.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4.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5.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6.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7.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8.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学以致用

2、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2.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的创造激情。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重点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难点1.发酵现

3、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3.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4.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教学过程:【导】:[创设热点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药品、干细胞移植等都是人们关注热点。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中炭疽热、核泄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请同学们注意,我刚才说到的热点和焦点信息中,你能指出哪些是和细菌、真菌有关吗?学生抢答:转基因药品和炭疽热、生物武器。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很高。什么是转基因药品,什么是炭疽热呢?还是让我们先来重

4、新认识一下细菌和真菌吧。请同学们列举已学过的细菌或真菌。学生(举手做答):学过的细菌有枯草杆菌、根瘤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等。学过的真菌有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学生回答不全,允许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哪些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对人类有害的?学生:(讨论后做答)有利的包括根瘤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曲霉、酵母菌、食用蘑菇等;有害的是枯草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等。教师:很好。平常一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看来,我们这节课要给细菌和真菌“平反昭雪”了。【学】:教师:

5、(拿出课外活动小组已做好的有关发酵现象的实验,其实验效果接近书P71页上发酵现象图)请同学观察我拿出的这个瓶有何特点?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做答)瓶内不断有气泡产生,瓶口套的小气球在不断地膨胀变大。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原来小气球胀大的原因是因为瓶内不断产生气体的原故。同学们,为什么瓶内会不断产生气体呢?你想知道我放进瓶里的是什么东西吗?学生:想知道!教师:这个问题,请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回答。课外小组同学: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教师:原来,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就会产生气泡把小气球吹起来。那好,我们请同学当场做实验证明。学生活动:按书P71

6、演示实验开始进行实验。●学生1:介绍实验用具,即玻璃瓶或矿泉水瓶、糖、酵母、小气球、温开水●学生2:介绍实验步骤●学生3:具体操作。操作步骤如下:(a)先将温开水中倒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搅拌,倒入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再往瓶内放入一些温开水。(b)将一瘪小气球套在瓶口。(实验完毕)教师:同学们看,刚装好的瓶里有没有气泡产生,小气球胀了没有?学生:摇头叹气。教师: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放的时间短,应放在温暖的地方才会有气泡。教师:好,那我把瓶放在教室窗台上,同学们可记住每天观察。接下来,老师倒有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记得刚才做实验

7、的同学放到瓶子里的是糖、酵母和水,没有气体呀!可为什么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就会产生气泡?学生:(讨论后应答)因为酵母把糖分解了,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教师:太感谢同学们能给出答案。其实,这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发酵现象”。板书:发酵现象[对实验拓展—延申—应用,归纳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教师:同学们请继续观看讲桌上瓶子(已具实验效果的瓶子),如果这里面我放的不是糖,而是面粉和酵母;如果不是糖和酵母,而是牛奶和乳酸菌,如果不是牛奶和乳酸菌,而是麸皮、小米、红粮混在一起再放入醋酸菌;如果不是这样,我又换成糯米,

8、接种上曲霉,那又会是什么样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P71第二自然段,再做答。学生:积极阅读,急于想找到答案,数分钟后解答:(1)酵母分解面粉,会使面团发酵;(2)乳酸菌可分解牛奶,会使牛奶发酵而制作成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