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doc

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doc

ID:56716538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5

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doc_第1页
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doc_第2页
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doc_第3页
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论文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词眉县中学作者:侯永强学科:语文时间:2018年12月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词眉县中学侯永强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在高考中,古诗词鉴赏题是学生最棘手的题。学生们普遍的困惑是读不懂诗歌。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读懂诗歌就成为我们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怎样让学生读懂古诗词呢?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古诗词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诗词的情感:一、品味“诗眼”:抓住诗歌的情感主调(核心),统揽全诗。有些诗词中,诗人感情不能自抑

2、,采用直接抒情,诗词字面上往往流露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句,这些词句就是“诗眼”。读诗时,先找到“诗眼”,就抓住了诗歌的主要情感。然后,以“诗眼”统揽全诗,具体分析诗中诗人情感的特点和内涵,这就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如导读李煜的词《虞美人》,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中诗眼的“愁”,就抓住了词人情感的基调:本首词词人是表现“愁”的情感的。继而,引导学生围绕情感主调“愁”发问,以词眼“愁”统揽全诗:1、作者的“愁”是怎样的(愁的特点)?愁似一江春水,用一江春水的比拟写出了愁的特点:长,多,深,源源不断。2、作者都有哪些愁呢(愁的内容)?(1)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等美好“往事”一去不复返的悲苦;(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之思,亡国之痛。(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的怅惘。这就抓住了词人的思想情感。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可见,品读

4、诗词,抓住“诗眼”,就能把握诗词的情感。二、分析体悟意象和意境,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古诗词中诗人写到的有些事物,熔铸了诗人的品质和思想感情,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诗词的意象一般因长期的约定俗成,本身就带有了一定的品质。在诗词创作中,诗人往往把具有相似品质和思想感情的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运用,这就形成了意境。在诗词鉴赏中,我们分析意象,感悟意境,就能抓住诗词的情感,诗人的品格。这些诗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如在阅读赏析《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中,学生很容易抓住诗眼“长恨”,能体会到词人对当权者的愤恨。那么,作为诗歌赏析的人,我们应客观地评价作者。该如何抓住词人的品格呢?词中没

5、有对词人品格的直接描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来把握词人的品质。词中写到了哪些意象呢?学生定会找到诗句“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畮,秋菊更餐英”中的兰、蕙、菊三个意象,由三个意象的品质就可以把握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情操。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两首咏梅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从环境看,本首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

6、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衬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三、分析诗词中形象,体会思想情感诗歌形象是诗人创造的具体的艺术形象,它能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有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一首诗词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不直接抒发出来,而是采用间接抒情,将其寄寓在这些形象中。我们找出诗歌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分析形象的特征,感悟作者的

7、情感倾向,就把握住了诗歌思想情感。例如赏析杜荀鹤《山中寡妇》,学生们抓住“衣衫”、“鬓发”“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衣服粗糙、鬓发枯黄,面容憔悴、那贫困痛苦、饱经忧患的寡妇形象;“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几句交代了寡妇贫困痛苦的原因,也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性: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沉重赋税剥削的批判。 其次,知人论世,联系背景,理解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1、了解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