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

ID:56717095

大小:2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5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_第1页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_第2页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_第3页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_第4页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之声圆舞曲——小学五年级欣赏课教学详案一、教学内容1、核心内容分析《春之声圆舞曲》从体裁上讲,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从音乐情调来讲,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相关内容分析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其父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83年创作了这首圆舞曲,后被填词成为声乐曲。尽管作曲家本人在创作这首乐曲时已经年近六旬,但从音乐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无比的青春活

2、力。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3、音响分析本节课中,音响主要涉及管弦乐曲《春之声圆舞曲》,由于乐曲是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二、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本课学习前,学生接触过管弦乐曲,能够感受到学生是喜爱管弦音乐的,有学习和了解管弦音乐的需求。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和他人一起探究音

3、乐,一起合作表演的愿望。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调查中,教师针对学生记忆主题方法进行了数据统计,喜欢用听的方法记忆音乐主题的占总数的23%,喜欢用唱的方法记忆主题旋律的占15%,喜欢用听、唱、演等多种方法记忆主题旋律的有占62%。3.“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判断出活泼欢快、热烈奔放、优美抒情的情绪,对本首作品热烈愉悦情绪是能够正确判断的;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曲式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曲式结构概念把握不准确;学生具备判断乐曲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四拍子的能力。三、教学目标设计(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喜爱管弦乐曲《春之声圆舞曲》。

4、(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律动表演,体验乐曲热烈愉悦的情绪,表现力度变化。2.模唱、模仿乐器演奏,记忆旋律主题音乐。(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春之声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2.能够模唱主题旋律和聆听主题旋律的次数。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对乐曲热烈愉悦情绪的感受和体验(二)教学难点对乐曲结构的判断和表现五、教学过程(一)初步聆听乐曲【阶段目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热烈愉悦的情绪。【设计说明】学生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不能是支离破碎的,所以要先对音乐作品完整欣赏,对深入学习乐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5、。1.学生聆听音乐,判断音乐情绪是愉快热烈的,并说出类似过年,放鞭炮等场景。2.教师介绍乐曲的标题叫《晚会》。(二)聆听乐曲第一大段【阶段目标】聆听乐曲第一大段,听辨第一乐段的拍子、第二乐段音乐力度变化以及第三乐段的主题旋律。【设计说明】采用扭秧歌、力度表现、乐器模仿3种形式表现乐曲第一大段的三个乐段,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乐曲结构,并为乐曲第二大段听辨和表现做铺垫。1.聆听乐曲第一乐段(1)学生聆听音乐,听辨并判断出乐曲是三拍子还是四拍子的。预设问题学生判断是三拍子解决方法学生随老师用“beng”音哼唱下面的旋律:感受音乐是四拍子的。

6、(2)学生随1位舞蹈队员学习“十字步”,形体表现力弱的同学可随老师进行前后踏两步的表演。学习后随音乐进行秧歌表演。(3)教师出示学生随老师演唱旋律后,朗读匡.令匡.令|匡令匡令匡-|,并关注音响,在此旋律后,进行“十字步”表演。(4)学生聆听音乐,随老师舞动红绸进行秧歌表演。2.聆听乐曲第二乐段(1)学生聆听音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2)教师出示乐谱,学生聆听音乐,随老师划强弱线条。(3)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知道音乐力度的变化,像是在一问一答,相互呼应,这是一种音乐对答式的表现方式。(4)学生聆听音乐,随老师上下挥动手

7、臂,采用动作幅度的大小表现出音乐力度的变化。(5)学生聆听音乐,随1位同学表现力度强弱变化。3.聆听乐曲第三乐段(1)学生聆听音乐,听辨出大鼓,铃鼓,长笛等乐器。(1)学生随钢琴用“beng”音模唱旋律,体会这个乐段由铜管乐主奏,模仿出大鼓的声音,随老师在强拍处模仿大鼓的演奏。(2)教师出示,学生随钢琴用“tu”音模唱旋律,并模仿长笛在高音区吹奏。(3)教师出示,学生随钢琴用“da”音模唱旋律,并用敲和摇的动作,模仿铃鼓演奏。(4)学生观察和并判断出,两条旋律的节奏相同,就是音有变化。学生随钢琴用“beng”模唱旋律,并模仿大鼓的

8、演奏。(5)学生随钢琴模唱第三乐段旋律,并模仿大鼓、长笛、铃鼓乐器演奏。(6)学生聆听音乐,随老师完整表现第三乐段。4.完整表现乐曲第一大段学生随音乐进行秧歌、力度表现、乐器模仿,完整表现乐曲第一大段。(三)聆听乐曲第二大段【阶段目标】采用扭秧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