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

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

ID:56743896

大小:189.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7

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_第1页
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_第2页
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_第3页
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_第4页
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2∕T 2731.3-2015 实验用雪貂 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30B44备案号:44809-2015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731.3-2015实验用雪貂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ExperimentalferretsPart3:Heredity,microbiologicyandparasitecontrolling2015-02-15发布2015-04-15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731.3-2015前言DB32/T2731-2015《实验用雪貂》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实验用雪貂环境及设施;--第2部分:实验用雪

2、貂配合饲料;--第3部分:实验用雪貂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本部分为DB32/T2731-2015的第3部分。本部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本部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南通大学、苏州大学本部分起草人:孙兴莲、单斌、陈春燕、邵义祥、周正宇IDB32/T2731.3-2015实验用雪貂第3部分: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实验用雪貂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的

3、控制的术语和定义、遗传控制、遗传质量监测、普通级实验用雪貂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查方法、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查程序、检查规则和检查报告。本部分适用于实验研究中实验用雪貂的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922.1-200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GB14922.2-201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14923-2010

4、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T14926.4-2001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验方法GB/T14926.1-2001实验动物沙门菌检验方法GB/T14926.49-2001实验动物空肠弯曲杆菌检验方法GB/T14926.56-2001实验动物狂犬病毒检验方法GB/T18448.1-2001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验方法GB/T18448.2-2001实验动物弓形虫检验方法GB/T18448.6-2001实验动物蠕虫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实验用雪貂experimentalferret

5、s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用雪貂。3.2实验用雪貂(普通级)conventionalexperimentalferrets(CV)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和雪貂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用雪貂。1DB32/T2731.3-20153.33.4封闭群closedcolonyoroutbredstockferret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的群体,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基因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亦称远交系。4遗传控制4.1选种原则选择封闭

6、群动物繁殖方法的原则是保持实验用雪貂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避免近交系数随繁殖代数增加而过快上升。4.2引种繁殖用的实验用雪貂封闭群应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等)。为保持实验用雪貂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并保证每代近交系数增量不大于百分之一,引种数量要足够多,一般不少于25对。4.3繁殖方法为保持实验用雪貂遗传基因的稳定,封闭群应足够大,并尽量避免近亲交配。雪貂封闭群的种群大小、选种方法及交配方法是影响封闭群的繁殖过程中近交系数上升的主要因素,应根据种群的

7、大小,选择适宜的繁殖交配方法。5遗传质量监测5.1检测方法实验用雪貂封闭群父系、母系按GB14923-2010中6.2.2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项目包括: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参数,通过连续监测把握群体的正常范围。5.2检测时间间隔实验用雪貂封闭群种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遗传质量检测,积累基础数据,通过与往年的对比判定种群平衡状态。5.3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成年的雪貂种群,建立种群基础数据时,可采集本品种其它成年个体的样品。6实验用雪貂微生物和寄生虫(普通级)监测2DB32/T2731.3-20

8、156.1外观检测外观健康,检查无异常。6.2病原菌与病毒检测项目表1实验用雪貂病原菌与病毒(普通级)检测项目实验用(普通级)雪貂检测要求皮肤病原真菌Pathogenicdermalfungi●微沙门菌Salmonellaspp●生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jejuni●物巴氏杆菌Pasteurella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