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

ID:56994081

大小:52.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7-25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_第1页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_第2页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_第3页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_第4页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格式:人+时间+地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比如:(1)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写人的文章,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的文章,主要赞美景色的美丽。?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

2、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理解句子

3、含义的方法有:(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2)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4)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义;(5)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知道表达方式有哪些,再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人

4、物描写还可细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六、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9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反问、设问、借代。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作用的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

5、气呵成等;作用的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作用的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作用:起强调,加强语气的作用等;5、引用: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七、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八、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多音字出现的频率较高。九、选择恰当的字词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

6、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此为依据作出选择。十、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3、“”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十一、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十二、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十三、文章的结构先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十三、填

7、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一边……一边…………既……又……2、递进……不仅……而且…………不但……还……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4、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5、假设如果……就……6、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7、因果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8月3日第十四次课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8、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