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观测技术.pdf

郑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观测技术.pdf

ID:57024306

大小:161.6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31

郑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观测技术.pdf_第1页
郑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观测技术.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郑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观测技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26期山西建筑Vo1.35NO.262009年9月SHANXIARCHITECTURESep.2009·263·文章编号:1009—6825(2009)26—0263—02郑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观测技术冯双赵菊梅摘要:介绍了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线下过渡段沉降观测方法,针对不同的过渡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及数据分析,总结出一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线下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技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观测,剖面沉降管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埋设应牢固可靠。在路隧分界处、距离路隧分界处

2、5m及20m处各布置沉降观测断面一处,如图4所示。过渡段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在线路两侧设置地基和路肩观测桩,在过渡段范围内布置剖面沉降管,并在管口设置沉降观测桩。1.1路桥过渡段于路肩两侧各设置一处观测桩,观测桩露出地表或基床,其埋设应牢固可靠。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4个观测断面,分别设置于与桥台连接处、距离桥台5m,20m,50m处。在路基基床底层的顶部,沿线路对角斜向布置剖面沉降管一处,两端管口处各布图4路隧过渡段观测桩、沉降板布置示意图置沉降观测桩一处,如图1所示。2剖面沉降管观测剖面沉降管在桩顶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

3、密实后切槽埋设,开槽宽度30crll,开槽深度至垫层顶面,回填中恸:上塑片塑/譬粗砂至0.2rn高度时敷设剖面沉降管,其上夯填中粗砂至碾压4%6\面。剖面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保护墩,并于管口处设—_弋\厂———————————丽霸———厂置观测桩,桩顶埋设耐磨测头。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拉弯刚度应适合被测土体的垂直位移要求。剖面沉降观测是图1路桥过渡段挖方段沉降板埋设深度示意图(单位:m)采用水平测斜仪及其配套软件测定地基横向不同位置处沉降量。1.2路涵过渡段于路肩两侧各设置一处观测桩,观测桩露出地表或基床,其3观测精度要求埋设应牢固可靠。每

4、个路涵过渡段路基设置6个观测断面,分别沉降水准测量的测量精度为1rllTl,读数取位至0.1/YI//I,剖设置于涵洞与路基交界处,距离涵洞5m~10m处及10m~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113.。20m处,如图2,图3所示。4沉降观测结果分析及评估lO04.1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一沉降一时间曲线图5为DK346+102荷载一沉降一时间曲线。6.04.o一⋯⋯⋯⋯—-._/mm图2路涵过渡段观测桩布置示意图(单位:m)2.O’\_..填度/m观测桩00【lOO200300■2.0时何^4o一■■■—~6.O一.80图5DK346+102荷载一沉

5、降一时间曲线图3路涵过渡段剖面管布置示意图(单位:m)4.2评估分析1.3路隧过渡段1)观测时间要求。路基填筑完成后或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于路肩两侧各设置一处观测桩,观测桩露出地表或基床,其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收稿日期:2009—05—06作者简介:冯双(1976.),女,工程师,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011赵菊梅(1975.),女,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四川峨眉614202第35卷第26期山西建筑Vo1.35No.26·264·2009年9月SHANXIARCHITECTURISep.

6、2009文章编号:1009—6825(2009)26—0264—02浅析生态公路设计中的环保理念张华摘要:阐述了生态公路的概念,分析了生态公路的设计主体和设计要素,探讨了不同设计阶段生态公路设计的主结构,指出生态公路建设是国际上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趋势与方向,为我国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研究课题和新发展方向。关键词:生态公路,环保理念,公路设计,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U411文献标识码:A公路建设是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随着人类社会调一致。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公路作为按人类的需要建立起来的进步,人们对公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交通建设是人们的人工生态系统,

7、是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和扰动,形成了对人类生态环境大规模的扰动。目前,公路的环保问题正在被人以交通运输为主体的新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不完整的们重视,认识到在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及生态系统,生物因子主要由消费者构成,非生物环境也主要由人破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规划、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建造的人工构造物所组成,这样的系统是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使不能自身维持的,所以只有用生态学的理论与规律指导公路这一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是公路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

8、才能够使公路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就需要认真研究生态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