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

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

ID:57134587

大小:1.1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8-03

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_第1页
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_第2页
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_第3页
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_第4页
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精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中考数学精析系列——内江卷(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36分)1.(2012四川内江3分)-6的相反数为【】11A.6B.C.D.-666【答案】A。【考点】相反数。【分析】相反数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还是0。因此-6的相反数是6。故选A。2.(2012四川内江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a4a6B.2a3b5abC.a23a6D.a6a3a2【答案】C。【考点】合并同类项,乘法分配律,幂的乘方,同底幂

2、除法。【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乘法分配律,幂的乘方,同底幂除法运算法则逐一计算作出判断:A.a2和a4不是同类项,不可合并,选项错误;B.2a和3b不是同类项,不可合并,选项错误;3C.a2a23a6,选项正确;D.a6a3a63a3,选项错误。故选C。k3.(2012四川内江3分)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经过点(1,-2),则k的值为【】x1A.2B.C.1D.-22【答案】D。【考点】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k【分析】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得2k2,故选D。14.(2012四川内江3分)下列图形中,既是

3、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C。【考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图形沿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因此,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同时第二、四个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5.(2012四川内江3分)如图,a//b,1650,21400,则3【】A.1000B.1050C.1100D.1150【答案】B。【考点】平行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分析】如图,反向延长b,形成∠4。∵a//b,∴∠3=1800-∠

4、4。又∵∠2=∠1+∠4,即∠4=∠2—∠1。∴3180021180014006501050。故选B。6.(2012四川内江3分)一组数据4,3,6,9,6,5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5和5.5B.5.5和6C.5和6D.6和6【答案】B。【考点】中位数,众数。【分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3,4,5,6,6,9,∴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4个数的平均数为:5.5。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5、是6,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6。故选B。17.(2012四川内江3分)函数yx的图像在【】xA.第一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象限D.第二、四象限【答案】A。【考点】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1【分析】∵函数yx的定义域为x0,∴y0,∴根据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x特征知图像在第一象限,故选A。8.(2012四川内江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CDB=300,CD=23,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2A.4B.2C.D.3【答案】D。【考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

6、的三角函数值,扇形面积公式。【分析】连接OD。1∵CD⊥AB,CD=23,∴CE=DE=CD3(垂径定理)。2∴SS。∴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OBD的面积。OCECDE又∵∠CDB=30°,∠COB=∠BOD,∴∠BOD=60°(圆周角定理)。∴OC=2。602222∴S,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故选D。扇形OBD360339.(2012四川内江3分)甲车行驶30千米与乙车行驶4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已知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驶15千米,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依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3040304030403040A.B.C.D.

7、xx15x15xxx15x15x【答案】C。【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行程问题)。【分析】∵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乙甲车的速度为x15千米/小时3040∴甲车行驶30千米的时间为,乙车行驶40千米的时间为,xx153040∴根据甲车行驶30千米与乙车行驶4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得。故选C。xx1510.(2012四川内江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D处,则阴11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15B.20C.25D.30【答案

8、】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和折叠的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