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

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

ID:57166295

大小:1.17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05

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_第1页
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_第2页
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_第3页
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_第4页
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电子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精品文档苏州城市职能及城市性质探究 作者:苏虹晓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1期        关键词:区位商;基本-非基本活动;城市职能;城市性质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5日        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国内部分城市的强势崛起,苏州制造业走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制造业的衰落,以制造业为核心发展力量的第二产业的地位逐渐动摇,第二产业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第三产业取代。到2016年,第三产业的GDP和就业比重已分

2、别达到51.5%和37.0%,第三产业首次突破比重50%的大关,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与此同时,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教育的迅速发展极大丰富了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这些发展变化使苏州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构成发生很大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教育行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本文采用2007~2016年苏州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区位商的方法分析21世纪以来苏州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向,在确定城市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苏州的

3、城市职能。在城市职能的指引下,运用区位商差值的方法分析城市主导产业中子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参考《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规划和《苏州园区“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从而确定苏州市的城市性质,试图为苏州未来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按照“外向”和“内向”功能把城市全部经济活动分成基本和非基本经济活动两大部分。基本经济活动主要为城市以外的地区服务,通过产品和劳务的输出,为城市带来收入,并以“乘数效应”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与扩张,因此成为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发展

4、的主要动力。非基本经济活动主要为城市自身的运行服务,其发展以城市本身的需要为基础。城市的“外向”和“内向”职能可以用区位商这一指标来表示,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        当区位商小于1时,表明城市需从外地输入产品或服务;当区位商等于1时,表明城市既没有输入也没有输出活动;当区位商大于1时,则认为该部门除满足本城市需要外还向外地输出产品或服务。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苏州市,为了使得区位商指标分析具有意义,因此将苏州市的平均部门结构与江苏省的平均部门结构进行对比来分析苏州市

5、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        本文综合运用区位商和区位商差值的方法对苏州的产业发展趋向及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考察苏州的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首先计算出江苏三大产业2007~2016年的区位商,对苏州市基本活動和非基本活动进行总体分析,然后再分别对苏州的优势产业第二、第三产业2016年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苏州市当前在江苏省内承担的主要职能。        (一)苏州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总体分析(表1)        1、第一产业:从总体上看,苏州第一产业区位商一直小于1,且不超过0.3。说明苏州的第一产业部门全

6、部属于非基本活动,专业化程度在江苏省水平之下,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产品不足,需要从区外调入或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为相对弱势产业。从变动趋势看,江苏第一产业区位商2007~2011年逐渐变小,2011年到达最低点,2011~2016年有所回升。        2、第二产业:从总体上看,苏州第二产业区位商一直大于1。说明江苏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江苏省水平,意味着苏州第二产业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意味着苏州第二产业的产出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构成苏州的基础

7、部门,对江苏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从变动趋势看,苏州第二产业区位商逐渐变小,相对弱势越来越大。        3、第三产业:从总体上看,苏州第三产业区位商一直大于1。说明苏州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于江苏省水平,其规模具有比较优势。即第三产业部门总体上存在着基本经济活动。从变动趋势看,江苏第三产业区位商变化呈U型,2009年后比较弱势有所缓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        由图1可知,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经济形态开始向服务型经济形态转化。2016年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比51

8、.5%,超过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比47%,逐渐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2001年苏州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城市由原来的“一体两翼”的格局向南北向扩展继而形成十字型的城市结构,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得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为服务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