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

ID:5744142

大小:3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3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_第1页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_第2页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_第3页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_第4页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检测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ww.ks5u.com[课时跟踪检测](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 D2.如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解

2、析: 根据题图可推知,A、B、C、D中分别具有4个、1个、2个、4个染色体组。但有丝分裂过程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具有相应的4个基因,如A。故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D。答案: D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解析: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内部的变化,是能够遗传的,在光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是染色

3、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在光镜下能够观察到,也能遗传给下一代,但染色体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 A4.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不可能是(  )A.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发生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 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基因是一样的。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交叉互换)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如部分基因缺失),基因就不完全相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不影响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类型。答案

4、: A5.四倍体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子代含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C.三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D.单倍体水稻是由配子不经过受精直接形成的新个体,是迅速获得纯合子的重要方法解析: 所有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所以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仍是单倍体。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

5、体数目加倍,得到四倍体水稻,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其种子粒大,籽粒数目减少,但是发育周期延长,表现为晚熟。三倍体水稻高度不育,不能形成正常配子,所以无法形成单倍体。答案: D6.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解析: 根据题意,该育种方案是将第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易位到W染色

6、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A7.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5、3、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含有基因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解析: 图中的染色体1、5、3、7或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图中标注的位于1、2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与B、b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含有基因B、D的两条非同源

7、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D错误。答案: C8.“傻瓜水稻”割完后的稻蔸(留在土壤中的部分)第二年还能再生长,并能收获种子。下图是一种名为“傻瓜水稻”的新品种产生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过程①②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完成过程④的作用是选择,其基础是基因突变C.割完后的稻蔸第二年还能再生长,并能收获种子,其意义是快速繁殖后代D.完成过程③的原理是染色体

8、数目变异解析: A项中原理为基因重组;B项中其基础为连续自交提高纯度;C项中意义主要是无性生殖保持优良性状。答案: D9.(2015·辽宁师大附中期中)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育种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B.①所经历的过程属于组织培养C.过程乙被称为花药离体培养D.完成②的处理后,选育出的矮秆抗锈病植株通常能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