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

ID:57446525

大小:14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19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_第1页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_第2页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_第3页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_第4页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脉诊的部位和方法1脉诊的部分现在的临床运用“寸口诊脉法”。寸口在病人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古人根据经络循行,认为全身脏腑气血的情况都可以从寸口反映出来。因为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寸口可反映胃气的强弱:肺朝百脉,脏腑气血的变化都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且寸口部位固定,诊脉方便,所以诊脉独取寸口。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以脘后高骨(桡骨茎突)处定关部,关前为才寸部,关后为尺部。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称六脉。其分侯的脏腑分别是:左寸侯手心,关侯肝,尺侯肾:右手寸侯肺,关侯脾,尺侯肾(命门)。其在临床上

2、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2切脉的方法诊脉时应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和为佳。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与心脏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平臂直腕仰掌,腕下垫脉枕,使气血流通。布指时,医生用中指定在关部,食指按寸部,无名指按尺部,三指呈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接触脉体,三指布指疏密,因根据病人身材和医生手指大小适当调整。切脉时医生常用三种力体察脉象,用较轻的指力切按在寸口脉皮肤上谓之“举”,称为浮取或轻取:用较重胡指力切按在寸口脉筋骨间谓之“按”,称为沉取或重取:手指用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谓之“寻”,称为中取。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

3、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切脉时,应保持环境,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着重体察脉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显现的部位、通畅的程度、波动的幅度等。小儿因寸口脉狭小,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分三部。3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3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基本形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一息脉来四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能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古代文献用“有胃、有

4、神、有根”来概括平脉的特点。脉以胃气为本,“有胃”即脉势从容、和缓、流利,表现为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为主要特点;“有神”以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为主要特点;“有根”关系到肾,以尺脉应指有力,沉取不绝为特点。平脉反映了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健旺,阴平阳和,精神安详的生理状态,是健康的标志。脉象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常脉象可由于人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年龄、性别、体质、情志、饮食、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均能影响脉象,但只要有胃、有神、有根,均属平脉范围。此外,有的人脉搏不在寸口处,而由尺部斜向手背,

5、称为“斜飞脉”;也有脉象出现于腕部的背侧,称为“反关脉”,均是桡动脉解剖位置异常所致,不属病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