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

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

ID:5746262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3

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_第1页
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_第2页
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_第3页
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_第4页
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构建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7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流域中、上区。受特殊区位、地貌、气候的影响,长期以,承受着外洪、内涝、干旱的多重威胁和压力。保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对近年,特别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的一系列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给水利建设管理带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经过艰苦努力,我市初步构建起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带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严竣的挑战挑战一:农村税费改革给水利建设管理带巨大冲击。我市是一个水利大市,湖泊沟渠纵横交错,涵闸泵站星罗棋布,水利设施基数庞大。

2、据统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市现有干支斗渠4808条,长6627公里,其中市管干渠23条4647公里;排灌涵闸1242处,排灌流量1367立方米每秒,其中市管涵闸24处,排灌流量886立方米每秒;装机千瓦以上固定排灌泵站243处、491台,装机6万千瓦,提排流量6948立方米每秒,受益农田面积101万亩。其中市管大型排灌泵站4处20台,装机112万千瓦,排灌流量149立方米每秒。镇处管泵站147处、288台,装机26万千瓦,排灌流量30326立方米每秒。全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排涝、灌溉水利工程体系。农村税费革前,全市

3、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农村(本自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请登陆网络查看)积累工、水利义务工等“两工”均保持在劳平20~2个左右,确保了水利建设的大规模、高质量。199年,全市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131万元,主要是群众投劳折资;2000年,全市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达到1830万元,同样以群众投劳折资为主;2002年全市水利建设资金达到237万元,也是由群众投劳折资为主;2003年,全市水利建设投资176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00万元,群众投资1448万元;2004年全市水利投资2883万元,其中群众投劳折资283万元,财政投资300万

4、元。农村税费改革后,省政府决定包括**在内的48个粮食主产区每年保留劳平8个“两工”外,其余地区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群众投劳标工的锐减,给水利建设的开展、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影响。不仅如此,在组织群众投身水利建设方面,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变化后的形势,而新的劳力动员机制和工作方式尚处在摸索中。此外,二级水费取消后,尽管市政府将公益性排涝水费市镇分成比例由以往的“八二”分成调整为“七三”分成,但由于镇处一级涵闸泵站数量庞大,运行频繁,导致原主要由二级水费解决运行维修经费的镇处管涵闸泵站运行艰难,直接影响

5、到农业的丰收。挑战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对水利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项公益性色彩极其浓厚的社会事业,水利工作不论就其工作的对象,还是工作的领域,以及工作的效果看,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实际看,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农民对水利工作的期望与要求也与时俱增。特别是连续两年的特大内涝后,广大群众对水利工作极为关注,反映也较为强烈。镇处级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管理不善、效益衰减、发展滞后,严重阻碍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诱发干群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民

6、群众要求水利工作一方面要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收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挑战三:从水利自身看,因体制机制等因素产生的深层次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日益凸现。长期以,水利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水利为社会提供的主要是防洪、排涝等公共服务,产生的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另一方面是水利自身在体制转换,机制创新上主动性不强,步伐不快。在这种体制惯性和机制惰性作用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问题突出,特别是镇处一级水利工程由于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形成了“集

7、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国家管不到”的“三不管”局面。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我市水利站改革前途未卜,即使按照设置流域中心站的思路实施,人员精减也不可避免。人员精减后,镇处水利工程管理对水利站而言,更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二、成功的实践面对挑战,我市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安定团结、安居乐业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抓大放小,分类指导;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原则,着力构建层次分明、职责清晰、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和

8、新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市管水利工程。在管理上,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在建设上,市重点抓好兴隆、谢湾两大灌区,28处市管涵闸泵站,34条市管渠道以及跨区镇处场支渠以上渠道的建设,着力从宏观全局上解决大排大灌问题。在资金筹措和保障上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倾斜支持力度。从200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