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pdf

《促-织》教学设计.pdf

ID:57528498

大小:295.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6

《促-织》教学设计.pdf_第1页
《促-织》教学设计.pdf_第2页
《促-织》教学设计.pdf_第3页
《促-织》教学设计.pdf_第4页
《促-织》教学设计.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织》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促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文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小说来讲,学生可能对其奇幻的故事情节更感兴趣,而对文言字词则比较厌倦。因此在本篇的教学设计中,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从故事情节着手,让学生在欣赏小说的同时,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蒲松龄其人,及《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关于作家及作品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特点。2、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2)了解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3、情感目标: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教学重点】1、理

2、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2、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教学难点】了解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诗经》中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请大家猜猜这说的是什么?对,“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就是蟋蟀。蟋蟀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促织。那么请同学们就你预习的情况讲一讲促织的故事?(提问1-2人)同学们讲的很好,故事最终是以成名一家因蟋蟀而发家致富的喜剧形式结尾,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故事可不可能有另一种结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播放动画片《蛐蛐》)好,故事在这里有了不同的发展,飞黄腾达的不是一介布衣成名,而是华阴令。统治

3、阶级的喜好没有改变,百姓头上的压力也没有改变,皇上善斗的蟋蟀没了,给成名的任务也直接落到他头上了,视频中成名的反应是直接倒地不起?一只蟋蟀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可以让人生,让人死呢?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和《聊斋志异》二、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视频《蒲松龄与聊斋志异》)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初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出身于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早岁即有文名,羡慕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时,初应童子试,即在县、府、道的考试中连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此后却屡应省试皆落第,到处奔走,过着“烟

4、波万里一身遥”的流落生活。直到七十一岁,始援例成贡生。他除三十一岁时在江苏宝应县做了一年幕客之外,毕生都在家设馆教书。家境贫困,对人民生活有一定的接触。能诗文,善俚曲,著有《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和关于农业、医学等通俗读物多种。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2.《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了二十年左右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他的代表作,共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异”,就是专记奇闻怪事之意。本书主要运用唐传奇小说的文言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托笔幻想,寄意现实,批评当时的社会政治。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委婉曲

5、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郭沫若评论这本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三、整体感知,概括提纲(听朗读录音,字词正音)1、通过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解决字词。2、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概括文章结构。3、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作出评价、订正,然后统一看法。(一)、实词:(多媒体展示))1、得佳者笼养之名—状2、成然之(认为……对)3、靡计不施,迄无济(没有帮助)4、成妻具资诣问(准备)5、既而得其尸于井(不久)6、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7、掇置笼中(捉)8、无出右者(清代以右为尊)9、抚军亦厚赉成(赏赐)(二)疑难句式①宣德间:宣德年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

6、的年号(1426—1435)。②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按:累,音lèi,这里作亏损讲,就是“赔”的意思,“累尽”应作“赔光”讲。③成然之:成名(认为)很对。然,是;然之,以之为然。④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地体会。⑤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句中“复算”,课文注释“算帐,追究”,细味“复”字没有落实。这句应该是两句话两层意思,第1层是母亲骂,第2层是父亲再算帐。⑥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而”。“觇”,窥视,此处是“看”的意思。⑦又试之鸡

7、:(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次。“试之鸡”即“试之以鸡”、“以鸡试之”。(三)段落提纲(1)提问:①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促织)②以“促织”为线索,本文可分几部分?讨论。明确: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评论,属作品的附带部分。出示投影:情节起讫段所写内容故事起因第1段宫中尚促织之戏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故事开端第2段成名因无促织受苦故事发展第3、4段成家求卜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